议事结束,众人散去,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营地的节奏明显加快。
在林栖的木屋里,更为细致和实用的教学开始了。地面上铺开了更大张的粗糙树皮纸,林栖用烧黑的树枝在上面绘制出更加精细的路线图。
“看仔细,”他用树枝点着几个关键节点,“这里,野猪岭的背面,有条被藤蔓遮住的山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是条近路,但里面阴暗潮湿,可能有毒虫。非紧急情况,不走这里。”
“这里,断肠涧,名字吓人,但下面有浅滩可以涉水而过。水里有种滑石,踩上去要万分小心。”
“这里,黑松林,林子密,容易迷路。记住,找树上被我削掉一块树皮做标记的松树,朝着标记的方向走。”
沈云墨和赵石屏息凝神,眼睛死死盯着地图,努力将每一个细节烙印在脑海里。林栖不仅讲路线,还讲沿途可能遇到的危险和应对方法。
“遇到狼群,不要跑,背靠巨石或大树,点火。遇到野猪,尽量上树。遇到熊……”林栖顿了顿,“自求多福,尽量别遇到。”
“那遇到人呢?”沈云墨追问。
“躲。”林栖回答得干脆利落,“看清是什么人。流民,尽量避开纠缠。匪类,绕道。官兵……”他冷哼一声,“躲得越远越好。”
接着,他拿出几捆不同的绳索,有搓制的树皮绳,也有从商队换来的、更结实的细麻绳,开始讲解如何利用地形和这些绳索设置简易的绊索、套索和报警装置。他用几块石头和木棍现场演示,如何让一个看似随意放置的树枝,在被人触碰时弹起,带动绑在旁边树上的、串着兽骨片的绳子发出哗啦的声响。
“这些小玩意,关键时刻能救你们的命。”林栖一边熟练地打着各种绳结,一边说道,“路上我会带你们实地演练。记住,陷阱不仅是伤敌,更多的是预警和拖延。”
沈云墨和赵石学得极其认真,尤其是赵石,本就有些狩猎设置陷阱的基础,上手更快,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林栖也难得地一一解答。
与此同时,工坊区的炉火正发出比往日更加旺盛的咆哮。周砚决定在外出小队出发前,再进行一次重要的淬火试验。这次的目标是探索不同回火温度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炉膛中,几块形态相近的短刀胚被烧得同样白亮。周砚赤着上身,坚实的肌肉在火光下闪烁着汗水的光泽,他右臂的活动仍能看出一丝不协调,但左手的稳定和力量已经足以胜任绝大部分锻造工作。阿昌和另外一名少年负责鼓风,李老四则在一旁准备淬火用的水罐和鹿油罐。
“之前我们试了不同淬火介质,水淬硬而脆,油淬韧而软。今天,我们在油淬之后,再把刀胚用余热回火,看看能不能在硬度和韧性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周砚大声讲解着,既是在指导旁人,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
第一块刀胚淬入鹿油,青烟冒起,待其冷却后,周砚仔细观察了刀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将其重新放入余温尚存的炉膛边缘,利用辐射热进行低温回火。他紧紧盯着刀身颜色的变化,从淬火后的灰白,到微微泛起一丝淡黄。
“就是现在!”他迅速将短刀夹出,放在铁砧上自然冷却。
接着是第二块,回火温度稍高,刀身颜色变成了更深的麦黄色。第三块,回火温度更高,颜色接近了蓝色。
待三块刀胚完全冷却后,周砚开始了测试。他用第一块淡黄色回火的短刀切削一块硬木,刃口锋利,切削顺畅。然后用它猛力劈砍一块带着骨头的冻肉,刀刃稳稳嵌入,没有崩口。接着他换第二块麦黄色回火的短刀,同样测试,发现其韧性似乎更好些,但锋利度略有下降。第三块蓝色回火的短刀,韧性最佳,但硬度明显不如前两者。
“看到了吗?”周砚指着三把表现各异的短刀对围观的沈槐、李老四等人说,“回火就像是在给钢‘退火’和‘定性’,温度不同,出来的性子就不同。淡黄这把,硬韧兼顾,适合做贴身短刃和箭头。麦黄这把,更韧,适合做需要承受冲击的刀剑。蓝这把,最韧但也最软,适合做弹簧或者需要弯折不断的东西。”
沈槐拿起那把淡黄色回火的短刀,爱不释手:“这学问可真深啊。原来打完铁不是结束,后面还有这么多讲究。”
“是啊,”周砚抹了把汗,脸上露出些许满意的神色,“好东西都是千锤百炼,慢慢摸索出来的。等赵石回来,我们接着试。总有一天,我们能打出不比外面任何精钢差的武器和工具。”
后勤方面,王氏和春婶的准备工作更是细致入微。她们挑选出品相最好、味道最醇正的“桂花香盐”,用小陶罐分装,每罐都装得满满的,却又不会太沉。罐口用软木塞紧紧塞住,外面还蒙上了一层干净的油布,用细麻绳捆扎得结实又整齐,仿佛一件件珍贵的礼物。
皮子则选的是硝制得最柔软、毛色最光亮的几张獐子皮和狐狸皮,每一张都用手细细捋顺了毛发,叠放得平平整整。那几个准备带出去的陶器更是被反复擦拭,阔口罐形态饱满,细颈瓶线条优雅,上面沈云疏尝试刻画的简易缠枝纹在光线下显得古朴别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