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沙尘在模拟舱的透明穹顶外悬浮成流动的星河,当主持人念出“姜稚”两个字时,整个火星生存训练营的观测大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不是空白的沉默,而是数千道目光从屏幕、从座位、从直播弹幕里汇聚过来,像无形的聚光灯,终于落在了这个过去三十天里几乎“隐形”的女孩身上。
她起身时,深蓝色训练服的衣角扫过座椅扶手,没有多余的动作,甚至没像其他学员那样抬手整理衣领。走到领奖台中央时,步伐平稳得像是在走实验室里那条标着刻度的通道,而不是踩着全网实时观看的“星光大道”。台下有人轻轻“哇”了一声,不是因为惊艳,而是因为她太安静了——连呼吸声似乎都被过滤在麦克风的收音范围之外,只有背后大屏幕上滚动的“火星0社交生存第一人”称号,像一句带着调侃却又无比贴切的注脚,在红色火星背景图上格外醒目。
“姜稚学员,”主持人递过烫金的结营证书,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只觉得那片皮肤带着训练舱特有的微凉,“在过去三十天里,你是唯一一位全程零主动社交、零团队协作,却完成了所有生存任务的学员——能和我们说说,你为什么选择‘独处’模式吗?”
麦克风的电流声轻轻“滋”了一下,姜稚垂眸看了看证书上烫金的火星纹路,又抬眼望向穹顶外模拟的火星日落——橘红色的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脸上,把她原本偏白的肤色染得有些暖。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手轻轻抚过证书边缘,像是在确认这张纸的质感,又像是在回忆三十天前那个决定。
“第一天进舱时,我发现舱内的植物培养箱湿度传感器有误差。”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刚好能让大厅里每一个人听清,“如果按团队设定的浇水频率,第七天番茄苗就会烂根。我没来得及和队友解释,先调了传感器参数——后来他们觉得我‘独断专行’,我也没再辩白。”
台下泛起一阵细碎的议论声,弹幕里瞬间刷过“原来不是社恐是专注”“难怪她每天泡在种植舱”。姜稚没去看那些反应,继续往下说,语速不快,却像在给每个人的心里铺一层细沙,柔软又清晰:“第二十二天沙尘暴模拟,通讯系统中断了四十分钟。我当时在户外收集太阳能板,队友们在舱内 panic(恐慌),我用备用信号器发了定位,然后自己把倾斜的太阳能板固定好——不是不想等帮助,是风沙再大一点,整个舱的供电就会断。”
她顿了顿,指尖在麦克风支架上轻轻碰了一下,像是想起了什么细节:“有天晚上,我在种植舱加班,听见隔壁舱的队友在哭,说想家。我没进去安慰,只是第二天早上,在她的培育盒里多放了一颗草莓种子——那是我从地球带来的,本来想留到最后一天。”
这时,大屏幕突然切到了三十天里的几个片段混剪:凌晨三点的种植舱,姜稚蹲在番茄苗前,用手电筒的微光检查叶片;沙尘暴里,她背着工具包,在红色沙砾中一步步挪动,防风镜上全是沙尘;深夜的公共休息区,她把自己的压缩饼干分给了误操作浪费了口粮的队友,自己却啃了半块能量棒。这些画面之前从未出现在任何“高光时刻”剪辑里,弹幕瞬间从“静音富婆”变成了“原来她一直在做事”“哭了,她不是冷漠,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帮忙”。
主持人适时递上了第二个奖励——火星农场命名权的电子证书,屏幕上跳出了姜稚写下的“Silent Garden”,字体清瘦却有力。“为什么叫‘静默花园’?”主持人问。
“因为在火星上,植物不会说话,但它们会用新叶、用花苞告诉你,生命在生长。”姜稚看着屏幕上的名字,眼神软了下来,“就像有些努力,不用喊出来,也会有结果。”她顿了顿,补充道,“我查过资料,边疆有很多孩子,他们在安静地读书,像火星上的种子一样,等着破土的那天。所以我想把接下来的奖励,和他们有关。”
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出现了专属火星币NFT的拍卖结果——2000万,后面跟着一行小字:“全部捐赠至边疆教育基金会,用于建设乡村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现场瞬间响起掌声,比之前任何一个奖项颁发时都要热烈,弹幕里的“爆哭”“格局打开”“这才是真正的火星精神”刷成了红色的海洋。基金会的代表突然从台下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照片:“这是新疆阿勒泰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听说有位‘火星姐姐’要给他们建实验室,昨天特意画了火星主题的黑板报,说以后也要当科学家,去真正的火星。”
照片在大屏幕上放大,黑板上歪歪扭扭的“火星加油”旁边,画着一个穿着蓝色宇航服的小人,旁边跟着几棵绿油油的小苗,下面写着“Silent Garden”。姜稚看着照片,眼眶突然红了,她抬手轻轻按了按眼角,这个小动作被镜头捕捉到,全网的直播弹幕瞬间安静了一秒,然后刷起了“别哭啊姐姐”“你已经帮到他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