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江浩帐中的灯火直到很晚才熄灭。
他仔细规划着明天的行程,计算着粮草分配,甚至亲自修订了值夜表,增加了巡逻的人手。
虽然张飞已经肃清了大部分盗匪,但仍不可掉以轻心,万一被袭,那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夜平安,第二日,队伍经过千乘。
还未到城门口,便见一队人马早已等候在道旁。
千乘县令田豫亲自带队,命人架起数口大锅,热气腾腾的粥香随风飘来,让饥肠辘辘的难民们不禁咽了咽口水。
“军师远来辛苦!”
田豫迎上前来,拱手施礼。
江浩下马还礼:“国让亲自相迎,实在过意不去。”
他看了看那些大锅,感慨道,“这些热粥,真是雪中送炭啊。”
田豫笑道:“军师这就见外了,千乘虽小,也能尽一份力。此外,我还备了些草药,听说难民中多有病患,或可一用。”
江浩心中感动,他只让田豫准备粮草,却没想到田豫如此过细,居然还准备了草药。
他立刻让高顺组织难民有序上前领取热粥,看着难民们暂时填饱肚子,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江浩心中的重担稍稍减轻。
休息一个时辰后,队伍继续南下。
田豫一直送到十里长亭,临别时道:“军师若有所需,尽管开口。知遇之恩,莫敢相忘。”
江浩也只能点点头,谢过田豫好意,不过,按他现在的权势,无论到哪,要粮要钱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经过两日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乐安地界。
远远地,只见一队骑兵扬起烟尘,为首的白袍白马,英姿飒爽,正是赵云赵子龙。
“江军师,辛苦了!”
赵云策马近前,朗声道,“子丰特意命我在此等候,预留的屯田点位在乐安县的右侧。”
江浩笑道:“有劳子龙了。”
他回头对难民们高声说道,“诸位,我们到了!前面就是乐安,你们的安身之所!”
难民中爆发出阵阵欢呼,许多人跪地叩谢苍天,更有甚者相拥而泣。
赵云引着江浩去了枣祗早就规划好的屯田点。
这是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远处有山林,近处有水源,虽然还是一片荒芜,但却充满了生机与可能。
难民们看到这片土地,纷纷露出欣慰的表情,这里将是他们新的家园。
到了屯田点,枣祗也带着几十名士子在田前等候。
这位年轻的屯田校尉浑身泥土,眼圈发黑,显然是连日操劳所致,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惟清,别来无恙。”
枣祗看见江浩,面露喜色地说道。
江浩快步上前,握住枣祗的手:“子丰,辛苦了,注意休息。”
万事开头难,只要安顿好这三批难民,屯田工作进入正轨,枣祗就能轻松不少。
枣祗笑道:“能为民请命,何辛苦之有。”
他转向难民,提高声音,“诸位乡亲,我是屯田校尉枣祗。我们已经划分好了土地,备好了种子和农具,明日就可开始垦荒!”
难民们闻言,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新的生活。
江浩对枣祗和赵云道:
“子丰、子龙。这一万难民我就交给你了。我带着剩下的难民去博昌,顺便前往利县看看仲德和子义的进度。广饶那边,得加快进度了。”
枣祗应道:“好,回头聊。”
随即他便去主持屯田工作,指挥士子们开始登记难民信息,分配土地。
赵云则道:“军师,你让我准备的干粮,已经在马车里了。”
他顿了顿,忍不住赞叹,“军师这一路上的安排,真是令人佩服。难民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混乱。”
江浩一路上,每快到一个地方,便派出快马提前通知地方官员,或准备热粥、或准备干粮。
难民几乎是无衔接的吃完就赶路,期间江浩不断演讲激励,使得整个迁徙过程出奇地顺利,比起之前在洛阳郭嘉携民行军,轻松很多。
当然,并不说郭嘉不行,只是江浩擅长宣传工作,他提炼出的口号简洁有力:
“早到一日,秧苗下田,秋天丰收!”
“乡亲们,胜利就在前方!”
“瞧见前面的农户没有,他们是十天前的你们,你们是三天后的他们!”
这样的话语配上每到一个地方的热粥,让难民们在最疲惫的时候也能咬牙坚持。
当然,恩威并施才是治军之道。
路上也有几个不老实的灾民试图煽动闹事,现在人头还在大旗下面挂着,警示众人。
如此手段,使得江浩的命令能在两万难民中不折不扣地执行。
路上,江浩还给难民做了分类,身体没那么强健的,就分配到乐安。
这些人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就可以开始种田。
所谓分配田地,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佃农制度。
刘备是最大的地主,所有从洛阳来的灾民都是刘备的佃农。
这并不是真正的打土豪分田地,那样做会侵犯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天下诸侯、世家群起而攻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