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开公司做品牌的老板,或是天天跟文案、海报、短视频打交道的营销人,肯定有过这些头疼时刻:想推新品,写文案、拍视频、找渠道投放一套流程走下来,花了几十万还没溅起水花;电商大促要做10个平台的素材,设计团队熬夜加班赶工,出来的内容还千篇一律;想做海外市场,却摸不准当地用户喜好,投出去的广告像石沉大海……
现在蓝色光标搞出的Blue AI行业模型,说白了就是帮你解决这些麻烦的“营销超级智能工厂”。它不是普通的AI工具,而是把营销里的策略、创意、制作、投放、分析等所有环节都串起来的智能系统。2025年上半年,光靠这玩意儿驱动的收入就有15.7亿元,比去年一整年还多,可见这东西是真能帮企业赚钱的。今天就用大白话把它扒明白:这到底是个啥、能帮你干哪些活、比自己招人干活强在哪、哪些人用了最划算。
一、先搞懂:Blue AI到底是个啥?跟普通AI有啥不一样?
要理解Blue AI,先给你打个比方:普通AI就像家里的“单一小家电”,比如烤箱只能烤面包、榨汁机只能榨果汁,想做一顿大餐得换好几个工具;而Blue AI是“智能厨房一体机”,从买菜选食材(策略分析)、洗菜切菜(素材准备)、煎炒烹炸(内容制作)到摆盘上桌(投放优化),一套流程全搞定,还能根据食客口味调整(数据反馈)。
1. 本质:营销人的“专属AI大脑”,不是“通用打杂工”
很多人用过ChatGPT写文案、Midjourney做图,这些都是“通用AI”,啥行业的需求都接,但大多是“门外汉”。比如你让通用AI写金融保险的宣传文案,它可能随便堆砌“安全可靠、收益稳定”的空话,连行业合规要求都不懂;让它做美妆海报,可能把色调搞得五花八门,根本抓不住年轻女生的喜好。
Blue AI不一样,它是“营销科班出身”的“专属AI大脑”。蓝色光标干了20多年营销,服务过美妆、汽车、金融、游戏等上百个行业的客户,攒下的案例和数据能堆成山。它把这些行业经验、创意套路、投放技巧都“喂”给了AI模型,还接入了微软云、百度智能云这些技术底座,相当于给AI装了“营销知识库+技术引擎”。
简单说,普通AI是“万金油”,啥都懂点但不精;Blue AI是“营销专家”,一开口就知道你要啥。你跟它说“给30岁女性的抗老精华写个小红书文案”,它不用你解释“30岁女性怕啥”“小红书要啥风格”,直接就能抓住“熬夜暗沉、初老细纹、怕黏腻”这些痛点,写出带emoji、有场景感的文案,比普通AI精准10倍都不止。
2. 核心:不只是“工具”,是“能自己干活的智能工厂”
很多人以为AI就是帮着写点文案、做张图,顶多算个“效率工具”。但Blue AI早就超越了“工具属性”,变成了“AI原生的智能工厂”。啥意思?就是它能自己组队干活,不用人盯着。
蓝色光标给这套“工厂”搭了三个核心架子:
- 数据地基:累计标注了1.8亿+条营销数据,相当于给AI建了个“营销图书馆”,不管查行业趋势、用户喜好还是竞品动态,都能快速找到依据。
- 模型引擎:接入了4000亿+Token的调用量,还自研了22个产品,比如专门做视频的“心影创作平台”,能搞定从脚本到剪辑的全流程。
- 智能工人:孵化了136个AI Agent(智能体),就像工厂里的不同工种,有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负责创意生成,有的负责投放优化,还能互相配合。
举个例子,你要做一场“618美妆大促”,不用再分别找策略师、文案、设计、投放专员了。直接给Blue AI下指令,它的“策略Agent”会先查数据,告诉你今年618美妆用户最爱“成分党”文案、短视频比图片转化率高30%;“创意Agent”接着出文案、做海报、剪短视频;“投放Agent”把素材放到抖音、淘宝等平台,还能实时调整投放策略,哪个素材点击率高就多投点,不行就立马换。整个流程下来,人只需要定方向,剩下的全交给AI,这就是“智能工厂”的威力。
二、拆解:Blue AI到底能帮你干哪些活?5大场景全覆盖
不管你是做品牌的、搞电商的,还是做海外业务的,Blue AI都有对应的“干活套路”。下面就拿营销里最常见的5个场景来说,看看它到底有多实用。
1. 内容制作:从“熬夜赶工”到“10分钟出10套”,效率翻10倍
做营销最头疼的就是“内容生产”:电商大促要做上百张主图,新媒体要日更3条短视频,海报改个价格得等设计师半天。以前一个设计团队一天顶多做20张图,现在Blue AI一天能出上千张,还能保证质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