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顶焚符·寒魄惊尘
纯阳观的烛火已燃至第三根,灯花“噼啪”爆响时,清璃的指尖正悬在玉衡掌心上方半寸处。那枚“七”字印记隐在皓腕内侧,色如墨浸,纹路与先前孤鸿子拾起的血符如出一辙,只是此刻正随着玉衡的呼吸微微起伏,似有活物在皮下蠕动。她收回手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却未惊动榻边调息的张松溪,只转身走向殿外——月光正斜斜切过观门的铜环,将孤鸿子颀长的身影拓在青石板上,玄铁剑斜背在肩,剑穗上的墨玉坠子随着他踱步轻晃,映出细碎的冷光。
“她掌心的印记,与血符同源。”清璃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凝重,“方才我以峨眉‘清心诀’试探,印记竟反吸了三分真气,若任其滋长,恐怕会成为七煞阵的‘人柱’。”
孤鸿子停下脚步,侧目看向观内榻上的玉衡,她眉头仍蹙着,唇色泛白,肩头那道魔焰凝成的蛇形印记已淡了几分,却在掌心印记亮起时,隐隐透出呼应的黑气。“郭襄祖师的绢帛上提过,七煞阵需‘人、地、物’三引,地引是七处极阴之地,物引是七件信物,人引……”他顿了顿,指尖叩了叩腰间的玄铁剑鞘,“恐怕就是被魔焰浸染之人,玉衡肩头的魔焰本就与黑煞同源,此刻又生印记,显然是被阵眼气息锁定了。”
“那便不能带她同行。”清璃斩钉截铁,眼中没有半分犹豫,“峨眉金顶离火殿藏着‘离’位残卷,若魔将先至,需全力争夺,带着玉衡只会分心。张师兄的《潇湘水云》能暂压魔焰,不如让他留守武当,我们速去峨眉,取回残卷后再设法解她身上的印记。”
正说着,宋远桥与崔老道并肩而来,前者手中托着个朱漆木盒,后者袖中鼓鼓囊囊,似藏着物事。“家师当年曾说,郭襄女侠的木匣中除了绢帛,还有半块‘离火玉’,原是与武当的‘坎水玉’成对,合之可辨极阴之地气息。”宋远桥打开木盒,里面躺着块婴儿拳头大的红玉,通体剔透,隐隐泛着暖意,“此玉借与孤鸿兄,到了峨眉金顶,或能助你们更快找到残卷。”
崔老道也从袖中摸出个巴掌大的铜哨,哨身刻着细密的云纹,吹口处嵌着粒玄铁碎屑:“这是‘唤鹤哨’,武当后山养着三只灵鹤,若遇危急,吹哨三声,鹤群便会赶来相助。另外,藏经阁的‘玄’字架上,还有郭襄女侠留下的《峨眉武当合籍》,里面记着她与张三丰祖师合创的‘阴阳锁魔诀’,或许能解玉衡身上的印记,我已让人抄录一份,你们带在路上看。”
孤鸿子接过木盒与铜哨,指尖触到离火玉时,体内的纯阳真气竟微微躁动,与玉中暖意相融,化作一缕淡金气流游走经脉——这正是昨日融合残卷后晋阶的“纯阳破煞剑气”初显的感应。他颔首道:“多谢宋掌门与崔道长,武当留守之事,便劳烦二位了。张师兄,玉衡这边……”
“放心去吧。”张松溪已从榻边起身,古琴仍横在膝上,琴弦上还凝着未散的纯阳真气,“我会以《潇湘水云》每日三次引气入体,压制她体内魔焰,若有异动,即刻遣弟子传信峨眉。”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孤鸿子与清璃已踏上武当山南麓的栈道。晨雾如纱,缠在松枝间,玄铁剑在朝阳下泛着暗哑的光,剑鞘上的纹路与孤鸿子袖口的“阴阳归元劲”气劲隐隐呼应。清璃一身浅灰劲装,背上负着峨眉制式的长剑,腰间悬着灭绝所赠的铜牌,步履轻快却沉稳,每踏一步都避开栈道上的朽木,显是峨眉“踏雪无痕”轻功的底子。
“郭襄祖师当年从武当辞行后,先回了襄阳,再去峨眉建派,”清璃边走边道,“绢帛上的襄阳遗迹,该是她藏信物的最后一处,只是襄阳城破已数十年,遗迹早被黄沙埋了大半,寻起来怕是不易。”
孤鸿子望着前方云雾深处的山道,指尖捻着离火玉,玉中暖意正随着脚步移动而明暗:“先取离位残卷再说,丐帮的寒潭、昆仑的冰蚕珠,都需按罗盘指引来。方才罗盘指针偶尔颤动,想来其他阵眼也已被魔将盯上,我们需在七煞星完全亮起前集齐残卷。”
话音未落,前方山道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几声闷哼。清璃瞬间按住剑柄,身形掠向道旁的松树后,孤鸿子则放缓脚步,玄铁剑悄悄出鞘半寸,剑气隐而不发。只见三名丐帮弟子踉跄奔来,每人身上都带着数道伤口,鲜血浸透了青布衣衫,为首一人肩扛着根翠绿竹杖,杖身缠着布条,正是丐帮的打狗棒。
“是丐帮‘净衣派’的弟子。”清璃低声道,“那竹杖是打狗棒无疑,看来他们是被人追杀。”
孤鸿子点头,身形一晃已拦在山道中央,玄铁剑横在胸前,剑气如薄霜般散开:“朋友,追杀丐帮弟子,未免太不给江湖同道留余地了。”
山道尽头的雾中传来一阵阴笑,随即闪出五道黑影,皆身着白衣,脸上蒙着白纱,手中握着三寸长的银针,针身泛着幽蓝光泽。“武当孤鸿子?”为首的白衣人声音尖细如鬼,“识相的就滚开,这几个叫花子身上有我们‘白煞’大人要的东西,再拦着,连你一起收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孤鸿子,我在峨眉练神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孤鸿子,我在峨眉练神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