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凌笑是在一阵清脆的鸟鸣中醒来的。
阳光透过星屿特有的滤光穹顶,化作柔和的光带洒在房间里,没有一丝一毫都市清晨的喧嚣与燥热。
他伸了个懒腰,随手在虚空中划开一道光屏,熟练地点开了本地新闻的头条。
果不其然,加粗的黑体字标题极具冲击力——“惊天丑闻!城建局副局长周海生落马,家中暗室搜出数亿现金及黄金!”
新闻画面里,记者们长枪短炮地堵在周海生那栋看似朴素的别墅外,一箱箱被贴上封条的物证被武警战士们接连不断地搬运出来,金条的光芒与成捆的钞票在镜头前一闪而过,刺痛了无数早起看新闻的市民的眼睛。
评论区早已炸开了锅,无数的“大快人心”和“严惩腐败”刷了屏。
凌笑满意地笑了笑,关闭了光屏。
这种不费吹灰之力,仅仅是“放大”了某个事实概念,就让蛀虫无所遁形的感觉,确实让人上瘾。
用过早餐,他和苏雯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那座被钢筋水泥包裹的繁华都市——京城。
与星屿的四季如春不同,盛夏的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即便是华灯初上的夜晚,地面与建筑墙体依旧不屈不挠地向外散发着白日里吸收的热量。
两人并肩走在人行道上,一股夹杂着汽车尾气、食物油烟和空调外机热风的粘稠气流迎面扑来,让人瞬间就感到一阵胸闷气短。
“先生,这里的空气……好滞涩。”苏雯秀气的眉毛微微蹙起,她下意识地放缓了呼吸,白皙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薄汗。
“这就是典型的热岛效应。”凌笑的目光扫过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这些闪烁着霓虹的庞然大物,在夜晚构成了瑰丽的城市天际线,但同时,它们也像一排排巨人,粗暴地阻断了空气的自然流动。
他的意识沉入系统,一行行数据流无声地在脑海中展开。
系统扫描分析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目标城市上空,一个由“风道阻塞”所构成的庞大负面概念集合体正牢牢地笼罩着,如同一个无形的锅盖。
同时,城市内部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其“气候调节”功能的概念表征也显得异常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前的系统点数余额,在昨晚献祭了那个小小的“事实”概念后,还剩下9,151,350点。
“我们回去吧。”凌笑对苏雯轻声说道。
在这里多待一秒,都是一种煎熬。
下一瞬,两人已经回到了星屿清爽宜人的环境中。
苏雯立刻深吸了一口带着青草与海洋气息的空气,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凌笑没有休息,他径直走到岛屿一处开阔的空地上,伸出手掌,掌心向上。
庞大的点数开始以一种肉眼不可见的方式消耗,伴随着他意志的驱动,地面上,一座按精确比例缩小的京城三维立体模型拔地而起。
从蜿蜒的河流到纵横的街道,再到每一栋标志性建筑,都分毫不差。
更奇妙的是,模型上空还有一层淡淡的、肉眼可见的红色气流,它们在城市的某些区域显得尤为浓郁、凝滞,直观地标示出了热力聚集的中心。
那些高楼密集的区域,红色气流几乎完全静止,正是风道被彻底堵死的区域。
苏雯好奇地走上前,她最近在凌笑的指导下,正在系统性地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其中就包括城市规划与环境科学。
她不像凌笑那样能直接看到概念层面的数据,但她天生对和谐与美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直觉。
她凝视着那座栩栩如生的城市模型,眸光流转,纤细的手指在空中轻轻划过,最终,她停在了几个关键的节点上空,声音清脆悦耳:“先生,你看这里……这几组超高层建筑,它们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墙壁’,而不是一个‘漏斗’。如果它们的位置能有微小的调整,或者建筑形态上能产生一些能引导气流的弧度,是不是就能让风‘滑’过去,而不是被‘撞’回来?”
她又指向一片被高楼环抱的大型中央公园,那片绿地形状方正,像一块被精心切割的翡翠。
“还有这里,这片绿地的确很大,但它的边缘太规整了。如果它的形状能像树叶的脉络一样,向周围的街区‘渗透’进去,形成许多细小的绿色廊道,是不是就能让冷空气更顺畅地扩散到更远的地方,而不是仅仅在公园内部打转?它现在的作用更像是‘点缀’,而不是一种功能性的‘渗透’……”
苏雯的建议,将严谨的科学原理与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她没有谈论复杂的流体力学公式,而是用了“引导”、“渗透”这样生动的词汇,却精准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凌笑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之前思考的方案,还停留在暴力地“增强通风”或者“强化降温”这种比较粗糙的概念上。
但苏雯的提议,却是一种更高级、更精妙的“疏导”和“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