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会这么做。
在最后一句话之后,汽车继续行驶。
前方的道路,是一道翠绿的“绿色长城”,令人印象深刻,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系统冰冷的数据开始闪烁:“单一栽培,结构脆弱,有虫害风险。”这片森林,尽管看起来很美,却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上的宏伟巨物,一场灾难随时可能发生。
1250万点。
这是维持它存活的代价。
我瞥了一眼身旁的苏雯,她正在欣赏风景。
她感受不到,也看不到那无形的腐朽。
我做出了决定。
这是一场豪赌,一次重大的行动。
“牺牲森林的结构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缺失,注入物种和谐与环境恢复力。”必须这么做。
扣除300万点。
数字一闪而过。
还剩下915万点。
一阵微弱的涟漪,就像一口气,似乎在空气中荡漾开来。
有一种微妙的变化感。
我们下了车。
之前,这里只有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杨树。
现在,我能看到那些树苗——榆树、沙棘,正顽强地扎根于大地。
嫩绿的颜色在平原上格外显眼。
森林的地面。
曾经光秃秃、寂静无声,现在却有了新的植被在生长:蕨类植物、野花。
空气都在震动,充满了生机。
昆虫嗡嗡作响,鸟儿叽叽喳喳。
一只松鼠窜了出来,然后又消失了。
我的工作,这个系统的工作,已经生根发芽。
苏雯闭上眼睛,抚摸着树皮。
那种集体的情感涌上她的心头。
我也能感觉到:森林在伸展,就像一个久病初愈的人终于恢复了活力。
“它们好像在说‘谢谢’。”她说。
就在这时,我恍然大悟。
她的【自然亲和】能力,放大了效果。
这不仅仅是起作用了——它产生了共鸣,放大了我所赋予的“整体生态系统健康”。
我们在一起更强大。
几天后,我读到了林业报告。
“异常加速的演替”“无法解释的恢复力”。
专家们都困惑不已。
他们称这是一个“积极的生态自我修复奇迹”。
他们看不到我做了什么,但证据不言自明。
世人永远不会真正理解,而这正是关键所在。
系统为我提供了工具。
回想起今天,我花费了数百万点,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这不是蛮干,而是……概念注入。
我开始思考我的下一步行动,这时冰冷的系统界面突然打断了我的思绪:
越野车的轮胎碾过铺满落叶的土路,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为这片无垠的绿海伴奏。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杨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车辆的前行而跃动不休。
然而,在这看似生机勃勃的景象之下,凌笑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的视线并非停留在那些挺拔的树干上,而是穿透了表象,直视着一个常人无法察觉的维度。
在他的视野中,一连串冰冷的数据流正不断刷新,它们来自于系统对这片三北防护林的深度扫描。
【扫描目标:三北防护林带(第三期,科尔沁沙地区域)】
【宏观评估:结构宏伟,规模巨大,已初步形成有效的防风固沙屏障。】
【微观诊断:检测到潜在生态结构性风险……】
【风险一:树种单一化。
区域内杨树占比超过85%,形成“绿色荒漠”,生物多样性极低。】
【风险二:林带结构脆弱。
同龄纯林结构导致生态位缺失,系统稳定性差,犹如一栋地基不稳的大厦。】
【风险三:病虫害潜在风险。
单一树种极易引发大规模病虫害爆发,一旦发生,将是毁灭性打击。】
一连串的警告如同红灯般在凌笑的意识中闪烁。
他终于明白了那种若有若无的不协调感从何而来。
这片被誉为“绿色长城”的奇迹工程,从人类的视角看是伟大的胜利,但从自然生态的法则来看,它更像一个强行催熟的巨人,外表强壮,内里却隐藏着多处致命的弱点。
它很宏大,但并不健康。
旁边的苏雯对此毫无察觉,她正满脸赞叹地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树林,轻声感叹:“真壮观啊,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沙地。这得是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做到。”
“是啊,很了不起。”凌笑轻声附和,心中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改变一条河流的流向,他做到了。
那么,改变一片森林的“命运”呢?
这片森林的缔造者们已经完成了最艰难的从无到有的部分,他要做的,是让这份伟大的功绩,能够更长久、更健康地延续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对系统下达了指令。
这不再是像之前那样,献祭一个具象化的“污染物”或“灾害”,而是一种更为精妙、更为宏观的操作。
“系统,锁定当前扫描区域的防护林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