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寒暑易节。
元年在波澜壮阔与暗流汹涌中悄然流逝,转眼已至年终。京城内外,处处张灯结彩,市井街巷弥漫着年节的喜庆气息。若从表面看去,大靖王朝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平稳期,甚至隐隐透出盛世将至的熹微晨光。
朝堂之上,摄政王萧惊寒的权柄经过连番考验与运筹,已然坚如磐石。那些曾经喧嚣的反对之声,如今已化作窃窃私语,再无人敢公开质疑这位权倾朝野的皇叔。年轻的皇帝萧景澜在其辅佐下,日渐成熟,不仅勤政爱民,更在数次朝会议政中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威望日隆。
这对君臣叔侄默契配合,政令通畅无阻,一扫先帝晚年及叛乱初平时的颓靡与混乱。
北境边关,自苍狼原大捷后,胡人元气大伤,数个部落遣使求和,边境迎来了难得的安宁。镇北军将士士气高昂,防线固若金汤,偶有小股流寇骚扰,也很快被肃清。
民间,大靖绣业互助总会已然枝繁叶茂。在苏清辞的精心经营和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其分社遍布各州府,惠及的绣娘、孤女、寡妇数以十万计。这一创举不仅极大地稳定了底层民生,促进了手工业发展,更无形中编织了一张深入民间的网络,使得忠谨夫人的名号在百姓中口耳相传,民心凝聚。
清辞绣坊更是因贡品出洋、东方神技名扬四海,吸引了来自西域、南洋乃至更遥远国度的订单。丝绸之路上往来商队络绎不绝,带来了丰厚的财税收入与文化影响力。苏清辞本人,身兼王妃、忠谨夫人、互助总会会长数职,尊荣显赫,却依旧保持着那份特有的沉静与专注。除了处理必要事务,她多数时间仍沉浸在绣艺的钻研与传承中,那件玄色山河嫁衣,已成为她与萧惊寒共守社稷誓言的象征,被精心珍藏于王府深处。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二字所期许的方向稳步前行。年关节下,京城内外处处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仿佛去岁的血火与动荡已是遥远的过去。
然而,真正的权力场中,从未有过真正的、毫无隐忧的平静。光鲜亮丽的锦缎之下,总有虱虫在悄然滋生;看似坚不可摧的冰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庆郡王府,较之以往,显得更为沉寂。府门紧闭,谢绝了许多不必要的往来。书房内,炭火噼啪作响,但昔日时常聚集于此的身影已寥寥无几。
康郡王萧锐被皇帝一道恩旨,派往江南督办漕运,虽非贬斥,却也是明升暗调,远离了权力中心。几位原本坚定的支持者,或因子弟入了看到了希望,或因慑于摄政王愈发稳固的权势,态度都已变得暧昧疏远。
庆郡王萧远独自坐在紫檀木椅中,手中的佛珠拨动得极其缓慢。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昏花的老眼中不再有往日的精光算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近乎枯寂的无奈。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秋日枯叶摩擦。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着灰色棉袍、面容普通得让人过目即忘的中年男子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他是府中的账房先生,也是萧远最信任的幕僚之一。
王爷,男子躬身行礼,声音低沉,西北传来消息了。
萧远猛地睁开双眼,那双原本浑浊的眸子瞬间锐利如鹰:
三个月前开始,丝绸之路上已经发生了七起商队被劫事件。这些马匪行事狠辣,来去如风,专门挑选满载货物的商队下手。最令人不安的是......男子顿了顿,压低声音,上月被劫的是一支由西域都护府士兵护送的官商队,十二名士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萧远的手指猛地收紧,佛珠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确定是匈奴残部?
八九不离十。男子点头,有幸存者称,在月光下看到匪首手臂上的狼头刺青。而且他们使用的战术,分明是当年苍狼卫惯用的狼群战法。
萧远缓缓起身,踱步到窗前。雪花无声地落在庭院里的枯枝上,将整个世界装点得洁白无瑕。然而在他眼中,这片洁白之下掩藏的是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好,好一个萧惊寒......他忽然冷笑起来,边关大捷?四海升平?殊不知豺狼已经磨利了爪牙,就等着在关键时刻给他致命一击。
王爷的意思是?
让我们的人继续盯着,但不要轻举妄动。萧远转身,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这些匈奴残部既然选择在这个时候活跃起来,必定有所图谋。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最佳时机。
就在同一时刻,靖安王府的书房内,气氛同样凝重。
萧惊寒手持刚刚送达的密报,眉头紧锁。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如同雕塑般冷峻。
确定是苍狼卫的残部?他沉声问道。
墨离肃立在一旁,恭敬回禀:十之八九。根据幸存的商队伙计描述,这些马匪不仅骑术精湛,而且擅长合围战术。最重要的是,有人在月光下看到了那个标志性的狼头刺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