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钟渗锈
冬至的寒风裹着雪籽,撞在“钟表巷”深处那座老钟楼的铜铃上时,程砚之正用黄铜钥匙拧开民国老座钟的后盖。齿轮间突然渗出些暗红的铁锈,顺着钟摆的锁链滴落在红木钟座上,积成个不规则的圆点,侧耳细听,圆点里竟传出微弱的齿轮咬合声,与钟楼顶层七口青铜编钟的共鸣频率完全一致。这是她接管这座钟表修理铺的第六十五天,老座钟是前店主程老爷子的“镇铺宝”——那位能从钟摆摆动的幅度“听出时辰偏差”的老钟表匠,在去年大雪倒在修钟台前,手里攥着个断裂的发条,发条的螺旋纹路里,嵌着点发黑的布料纤维,与钟楼地下室地砖缝里的织物残片完全吻合。而铺里所有带“时”字的钟表(怀表、挂钟、闹钟),都在同一夜停摆,停摆的指针角度组成个歪斜的“7”,与青铜编钟的数量完全相同。
程砚之是钟表修复师,父亲留下的《钟谱》里,夹着张老座钟的拆解图,图上钟摆的位置用朱砂画着个齿轮,注着行字:“民国十四年,钟表匠程守时造此钟,内封七魂,非程氏传人不能见其影。”而“民国十四年”正是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份,地方志记载那年钟表巷有七位报时员因拒绝为直系军阀校准攻城火炮的计时装置,被秘密处决在钟楼,尸体被塞进了编钟的钟腔,只有程守时(程砚之的祖父)活了下来,躲在修理铺拼装了这台老座钟,从此再没离开过巷口,临终前说“钟摆染血时,就是报时员还魂日”。
“程老师,铁锈的成分分析出来了。”助手阿钟抱着检测报告穿过挂满钟表的墙面,蓝布工装裤上沾着机油,“含氧化铁和碳颗粒,是民国‘紫铜发条’的典型锈蚀特征。布料纤维的成分,与钟楼出土的民国军服粗棉布完全一致。还有,程老爷子的工具箱里,找到七把青铜修钟刀,刀身都刻着‘时’字,其中一把的刀柄,缠着缕麻绳,材质与报时员系钟锤的绳索完全相同。”
修理铺的自鸣钟突然“当”地敲了十三下(正常应为十二下),多余的那声钟鸣震得老座钟的玻璃罩嗡嗡作响,钟摆的影子投在墙上,与停摆钟表组成的“7”重叠处,显出个暗红色的点,与《钟谱》里标注的“钟心”位置完全一致。程砚之想起程老爷子临终前含糊的话:“钟面会说谎,但齿轮不会,每道齿痕都藏着造钟人的泪。”而巷里的老邻居说,程老爷子年轻时总在深夜修钟,月光透过天窗照在老座钟上,能看见钟摆的阴影里浮出模糊的人影,举着敲钟锤在钟面上比划,等鸡叫头遍就消散,只在钟座上留下层黏腻的锈迹,三天不褪,带着机油和铁锈的混合味。
阿钟在老座钟的底座暗格,发现了个铜制齿轮盒,盒盖的纹路是七个钟面的形状,钥匙孔正好能插进那把缠着麻绳的青铜修钟刀。盒子打开的瞬间,股混合着铜锈和机油的气息漫出来,里面装着七块残破的钟面玻璃,每块都用钻石笔刻着个“拒”字,刻痕的深度显示刻字人正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与钟楼编钟内壁发现的刻痕完全一致,其中一块的边缘,还留着个极小的牙印,形状与程老爷子养的那只老黄狗“钟摆”的齿痕一致。那只狗在程老爷子死后就守在老座钟旁,有人说它误食了带机油的棉团死了,程砚之却总在午夜听见修理铺传来狗爪扒钟座的声,像在提醒她看某台钟表。
二、齿轮记时
小寒的夜里,暴雪压垮了钟楼的半边围栏。程砚之将七把青铜修钟刀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摆在老座钟周围,钟体突然剧烈震颤,最核心的七组齿轮(传动轮、擒纵轮、摆轮)突然弹出细小的钢针,针尖在钟壁上刺出幅民国时期的街巷图,标注着“军阀司令部”“火炮阵地”“钟楼暗道”的位置。她按《钟谱》记载,将七块钟面玻璃拼在地图的“钟楼”处,修钟台突然“咔”地裂开细纹,缝隙里冒出股白雾,雾中浮现出七个模糊的场景:七位报时员围着编钟争执,楼下传来军靴声,随后人影被拖拽进钟腔,白雾瞬间变成灰黑色,顺着缝隙漫出来,在修理铺的地面上汇成七个字:“民国十四年腊月”。
“这不是普通的座钟,是藏着血时的计时器。”程砚之盯着雾中消散的人影,“祖父程守时将七位报时员的血混进齿轮的润滑油,在钟摆摆动时记录他们最后的抗争时刻。程老爷子发现的发条,是他拆解座钟时留下的,他不是意外身亡,是被人阻止揭露真相,那些修钟刀,是他标记钟腔藏尸点的信物。”她翻出程老爷子的修钟笔记,最后一页画着幅军阀火炮阵地的平面图,在弹药库的位置,标着个红点,旁边写着“七魂聚,钟停时”,字迹被机油浸染,隐约能看见“吴”字的轮廓——正是当年下令处决报时员的直系军阀师长姓氏,《北洋军阀史料》记载这位吴姓师长因“攻克城池有功”被擢升,后代在抗战时期改姓“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悬疑解密档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悬疑解密档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