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倭国?!”朱元璋和几位大学士同时惊呼!朱元璋浓眉紧锁:“倭国乃为咱所定不征之国!且其地贫瘠,跨海远征,靡费巨大,得不偿失!栋儿,你何出此言?” 语气中带着深深的不解。
朱栋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父皇!不征之国乃怀柔远人之策,然倭国可曾感念天恩?洪武元年,父皇遣使臣杨载、吴文华等七人赍诏书、金印出使倭国,宣示大明正统,命其称臣纳贡!结果如何?倭国南朝怀良亲王,狂妄自大,竟斩杀我大明使臣五人!仅杨载、吴文华二人侥幸逃回!此乃赤裸裸的挑衅!是对我天朝上国的羞辱!此仇不报,何以立威于四夷?此其一!”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洞悉宝藏的兴奋:“其二,儿臣所辖鹗羽卫海鹞千户所,近年来不断派遣精干人员,以商贾、僧侣身份为掩护,深入倭岛及南洋诸国探查。已探明数处惊天矿藏!” 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地图上几个位置:
“倭岛之上: 石见国有银山一座!其银矿储量之丰,品位之高,世所罕见!若全力开采,足可供我大明百年之用!更有一地名曰佐渡岛,有金矿一座!储量亦极为可观!此二处矿藏,倭人愚昧,尚未大规模或发掘,实乃天赐我大明之宝藏!”
“安南河静省有大型金矿!老街省亦有富金矿脉,东吁实皆省、克钦邦,金矿遍布,暹罗 碧差汶府、北碧府,亦是黄金富集之地,澜沧 川圹,黄金储量惊人!”
朱栋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金山般的光芒:“父皇!大哥!诸位先生!此非虚言!皆有鹗羽卫密探绘制之矿脉草图及带回之矿石样本为证!若能拿下这些金银矿脉,再辅以我大明境内矿藏,何愁国库不丰?何愁宝钞无本?此乃取敌之财,养我之民,强我之国的万世之基!跨海远征,初期或有耗费,然与所得相比,九牛一毛!且我新式水师战船,正为此等跨海作战而造!”
阁内一片死寂,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朱元璋的眼中,震惊、疑虑、贪婪、杀意、野望……种种情绪激烈交织!倭寇可恨,杀使更不可恕!而那遍地的金银……这诱惑,对一个志在建立万世基业却又饱受财政困扰的开国皇帝而言,实在太大了!
朱栋趁热打铁,抛出了他关于宝钞改革的终极构想:“至于我朝即将推行之大明宝钞,儿臣亦有一策,或可解前元宝钞崩溃之覆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宝钞发行在即,如何避免重蹈元朝滥发贬值、民怨沸腾的结局,是压在朱元璋和户部心头的一块巨石。
“儿臣之策,名曰:金银双锚,自由兑换,储备严控!” 朱栋声音沉稳,如同在陈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具体而言,发行之宝钞,直接与黄金挂钩,实行金本位! 同时,因我朝民间习惯使用白银,故在黄金与宝钞之间,加入白银作为过渡桥梁,形成‘黄金←→宝钞←→白银←→铜钱’之锚定体系!”
他详细解释道:“例如,朝廷规定:一两足色金币,可兑换十贯宝钞(一贯=一千文)。同时,规定十两足色银币,可兑换十贯宝钞,此为官方比价,可随市场微调。如此,则百姓手中若有十两银币,可至官方钱庄兑换成十贯宝钞,再用这十贯宝钞兑换成一两金币。反之,若持有一两金币,亦可兑换成十贯宝钞,再用十贯宝钞兑换成十两银币。铜钱亦按一千文即一贯兑换一两银币。如此,宝钞、金币、银币、铜钱,四者之间形成闭环,自由流通兑换!”
刘三吾皱眉问道:“殿下,此与以银兑钞有何本质区别?前元亦是以物易钞,最终……”
“本质区别在于锚定物和自由兑换!”朱栋斩钉截铁地打断,“前元宝钞,名为以银为本,实则朝廷垄断兑换,且常禁止民间用钞兑银,更无严格储备!故朝廷可随意滥发,宝钞遂成废纸!而我之策,以黄金为终极锚定!黄金价值远较白银稳定!更关键者,在于铁律!”他目光炯炯,看向朱元璋:
“一、储备严控律: 每发行十贯宝钞,大明中央银行金库内,必须有一两黄金作为储备!严禁超发!宝钞发行总额,不得超过国库黄金储备!此乃铁律,写入《皇明祖训》,后世子孙,宗室勋贵,皆不得以任何理由,挪动此储备黄金!违者,天下共讨之!”
“二、自由兑换律: 无论官民,皆可凭宝钞,至大明中央银行及其各府州县分行,按当日牌价,兑换等值金币、银币、铜钱!朝廷必须保证有足额金银铜币应对兑换!此乃宝钞信用之根基!”
“三、独立管理律: 将现有之宝钞提举司,升格为大明中央银行,独立于户部,与其平级!专司货币发行、金银储备管理、兑换牌价制定、监督钱庄银号。内设平准司,密切关注市场金银铜钱比价波动,定期微调官方金银比价,如一两金币兑十两银币,或十两一钱银币,使之贴近市场实际,为防止奸商利用官民差价套利,引发挤兑风潮!严禁民间私自兑换五两以上的金银币和宝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