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朱栋身上。朱元璋也抬眼看向这个总能带来意外的儿子,沉声道:“栋儿,说说看。”
朱栋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父皇,大哥,诸位先生。户部之困,根源在于税源单一,过于依赖田赋。而田赋之征,已近极限。即便丰年,粮多银少,亦难解燃眉之急。儿臣以为,欲解此困,需另辟蹊径,开前所未有之财源!”
他声音清朗,条理分明,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其一,开海通商!” 此言一出,阁内顿时响起几声轻微的抽气声。海禁,可是陛下亲定之国策!刘三吾、詹同眉头微蹙。
朱栋不为所动,继续道:“前宋之富庶,半壁江山支撑巨万岁入,其市舶司功不可没!据儿臣所知,前宋时,仅泉州、广州、明州三处市舶司,岁入便可达数百万贯!远胜我朝如今岁入!其利在于:征收关税,蕃货入境,按值抽分,此乃坐地生金之利!官府专营,如香料、象牙、犀角等珍奇之物,官买官卖,获利更巨!带动沿海百业,造船、运输、仓储、工匠,皆可兴盛,民富则国自富!我大明有万里海疆,岂能空守宝山而受穷困?儿臣建议,可于广州、泉州、明州、太仓刘家港四处,复设市舶司,效宋制而革其弊,严加管理,必成国库新支柱!这是其一”
“其二,”朱栋迎着朱元璋和部分大学士质疑的目光,掷地有声:“改革商税! 我朝商税,三十税一,形同虚设!商贾坐拥巨万,所纳之税,远不及一中等田户!此乃制度之失!儿臣以为,当逐步提高商税税率!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提至十税一,此为过渡;待商路畅通,商贸繁盛,逐步提升至二十税三,直至十年左右,最终稳定于五税一!此税率,前宋亦有先例,并未伤及商本,反因商贸繁荣而总量大增!取商贾之厚利,补国用之不足,惠及天下黎庶,此乃公平之道!”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为石破天惊的想法:“其三,深化税制改革——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看到众人迷惑的眼神,朱栋解释道:“此策核心在于:取消单独的人头税,将其分摊并入田亩税中征收! 无论贫富,按田亩多少纳税!同时,废除官绅免税特权! 除父皇特旨恩赏并注明永蠲赋税之田地外,其余所有田地,无论其主是官是绅是民,一律按制纳税!与庶民同例!”
他特意看向朱元璋,补充道:“父皇,此策,实乃对我朝洪武三年所颁爵位降等制度中限田课税条款的深化与彻底执行!旨在杜绝投献、诡寄等避税手段,使赋税真正公平,减轻无地少地贫民负担,亦可增加国库收入!此乃釜底抽薪之策!” 他特意强调了洪武三年爵位降等制度,这正是朱元璋亲手制定、用以约束勋贵的铁律!
朱元璋眼中精光爆闪!前两条开海增商税,他尚在权衡利弊,但这第三条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出身微寒,最恨的就是那些不纳粮、不当差、作威作福的官绅老爷!洪武三年的限田令和不久前立下的六杀铁碑和铁榜,都是为了抑制兼并、打击特权。朱栋此策,简直是给他递上了一柄斩向特权阶层最锋利的刀!他强压着激动,沉声问:“开海?海上倭寇横行,侵扰我沿海多年!万一开海,有奸商勾结倭寇,引狼入室,祸害沿海百姓,如何是好?此非资敌?” 他锐利的目光紧盯着朱栋。
刘三吾也捻须皱眉道:“吴王殿下,商税之利,恐言过其实。商贾狡黠,避税手段层出不穷,即便提高税率,所增几何?且骤然提税,恐伤及商贸根本,反得不偿失。”
太子朱标眉头微蹙,显然也认同朱元璋对倭寇的担忧,但他没有立刻反驳朱栋,而是看向弟弟,眼神中带着考较与支持,等待他的解释。
朱栋成竹在胸,朗声道:“父皇所虑倭寇,儿臣已有对策!倭寇之患,在于其飘忽不定,袭扰沿海。我神策军火器营,经过北伐所吸取到的经验教训后改进,现所装备之击发枪,无论射速、射程、威力、可靠性,皆远胜旧式火铳!儿臣已令工技司全力生产,装备神策军步、骑各部!儿臣敢立军令状:请父皇准许儿臣提调沿海诸卫所精锐一部,配以神策军骨干及新式火器,组建剿倭营!专司清剿登陆之倭寇!不出一载,必还我大明海疆靖平!”
他走到御案旁悬挂的巨大大明混一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长江入海口处:“肃清沿海倭寇,只是治标!欲长治久安,并护航海贸,必须建立强大水师!请父皇将龙江造船厂交由儿臣提举司管辖!提举司格物工技司已设计出一种新式战船图样,名为神机福船!船体更坚固,航速更快,载炮更多,且采用水密隔舱设计,抗沉性大增!以此为基,打造我大明远洋水师!既可为我商船提供护航,保障海路安全,亦可主动出击,扫荡盘踞海岛之倭寇巢穴!甚至……” 他目光锐利如刀,手指猛地划向地图东面那片岛国,“未来时机成熟,亦可跨海东征,犁庭扫穴,永绝倭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