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临江市,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机械臂规律地挥舞,奏响工业交响曲;数字经济示范区的玻璃幕墙折射着蓝天,一派生机盎然。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一股寒意悄然侵袭,如同乍暖还寒时节里的一阵冷风,在人们不经意间流转。
新年伊始,一封措辞尖锐的匿名举报信,静静地躺在了清源市纪委的案头。信中以醒目的标题罗列了凌云的三大“罪状”……这些指控虽如无根浮萍,却在某些有心人的刻意传播下,像墨滴入清水,在清源市机关内部慢慢晕染开来。
临江本地,一些曾被凌云在反腐利剑下处理过的干部,也开始在暗处蠢蠢欲动。他们四处散播着“凌云不近人情”、“打击面过宽”的论调。那位被问责的副局长,在酒过三巡后,对着几个“老友”唉声叹气,嘴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凌书记能力是没得说,就是那套工作方法,嘿,真让人吃不消。”
一个午后,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在凌云办公桌的文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明远连门都忘了敲,几乎是闯了进来,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他反手轻轻带上门,快步走到办公桌前,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写满了焦灼。
“凌书记,”他压低声音,几乎是在耳语,“市里……市里现在有些对您很不利的风声!”他双手无意识地捏着衣角,“说您太过强势,还有人翻旧账,说您在反腐中搞扩大化,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士气!”
凌云正批阅文件的笔顿住了。他缓缓放下那支熟悉的钢笔,抬起眼,目光沉静如古井,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微微颔首,示意陈明远继续说下去。
“明远同志,”待陈明远说完,凌云才开口,声音平稳有力,“身正不怕影子斜。反腐倡廉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推动工作落实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果因为怕得罪人、怕听闲话,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那才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不负责任。”他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动作从容不迫。
“可是凌书记!”陈明远急得往前又凑了半步,眉头紧锁,“现在情况复杂啊!我听说,有领导觉得临江现在势头正好,需要更‘稳妥’、更懂得‘平衡’的干部来守成。还有……特别是上次督查问责处理的那批人,他们的老领导、老关系,现在都在四处活动,帮着说话呢!”
“改革,从来就是要触动利益,打破固有的藩篱。”凌云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吐露新芽的树木,背影挺直,“如果为了个人所谓的前途就瞻前顾后,那还不如当初就不接这个担子。我记得刚来临江时,杨天华老书记握着我的手说,这个岗位,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陈明远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看到凌云那在阳光下如雕塑般坚定的侧影,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三天后,清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军带着考察组再次莅临临江。这一次,考察的规模更大,谈话范围更广,从市级领导到部门负责人,再到县区主官,甚至一些早已退休的老同志,都被请来“聊一聊”。
谈话在小会议室里秘密进行。李建军面带标准的微笑,问题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凌云同志决策时,是否充分发扬了民主?”“在干部使用上,有没有明显的个人偏好或倾向?”“他推进工作的力度很大,但在具体方式方法上,是否注意了团结大多数?”……每一个问题,都隐隐指向那封匿名信的内容。
在与陈明远谈话时,李建军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看似随意地问道:“明远同志,你和凌云同志搭班子也一年多了,实事求是地说,你觉得他的工作风格怎么样?在团结班子、凝聚合力这方面,做得如何?”
陈明远腰板挺得笔直,毫不犹豫地回答:“李部长,凌云同志是一位极具魄力和担当的领导,工作雷厉风行,效率极高。同时,他非常注重民主集中制,我们班子的所有重大事项,都是经过常委会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决定的。班子内部很团结,目标一致。”
然而,在其他一些干部的谈话中,考察组却捕捉到了不同的音符。某部门负责人眼神闪烁,斟酌着词句:“凌书记能力没得说,就是……有时候可能比较急于求成,下面人稍微跟不上,他就……呵呵。”还有一位干部叹了口气:“他是一心为公,这点我佩服,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是能再圆融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这些细微的杂音,让陈明远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再次找到凌云,语气带着恳切:“凌书记,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一些,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一下情况,说明真相?”
凌云此时正俯身看着临江市开发区的地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闻言,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脸上依旧是从容:“明远,组织考察干部是正常程序,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同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现在更操心的是,开发区这个新能源项目的电网配套,到底卡在哪个环节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海鲜摊到局长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海鲜摊到局长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