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 指挥中心内,持续数十小时的全球数字风暴终于平息。主光屏上,代表 “长城” 防御体系的冰蓝色数据流平稳流淌,如同暴风雨后重归宁静的深海,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藏着深不可测的力量。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寂静,却也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凝重 —— 仿佛硝烟散尽后,战场残留的危险仍未完全消散。
苏叶端坐在控制台前,脸色苍白如初雪,眼底积着无法掩饰的疲惫,眼尾的红血丝格外明显,但她的脊背依旧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寒刃,没有丝毫松懈。对她而言,战斗从未真正结束,只是从 “攻防对抗” 转向了 “修复加固”。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稳定移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开始下达战后修复指令:
“启动‘长城’战后全面自检协议,执行深度系统诊断。”
“优先级设定:第一,排查所有被‘诸神黄昏’利用的零日漏洞及攻击路径,生成漏洞清单;第二,扫描系统残留的恶意代码片段,进行彻底清除;第三,评估防御节点损伤程度,制定修复方案。”
“调用 E.Y. 集团‘普罗米修斯’系统的核心算力,协助进行代码审计与模拟渗透测试,验证修复效果。”
她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在寂静的指挥中心内清晰回荡。随着指令下达,“长城” 系统再次高效运转,但与战时的狂暴防御不同,这次的运转如同精密的外科手术 —— 无数条深蓝色的检测程序如同敏锐的探针,深入系统的每一个角落,从核心数据库到外围终端,逐一检查可能被篡改或利用的代码;被攻击撕裂的防御节点(如 Theta-7、Gamma-3)被标记为 “高危区域”,先进行隔离,再通过备份数据逐步恢复;残留的后门程序(经分析为 “诸神黄昏” 植入的远程控制代码)被定位后,直接用底层指令强制清除。
“检测到 3 处零日漏洞(编号 CVE-2025-001 至 003),正在生成对应补丁,补丁兼容性测试通过,立即部署!”
“发现 2 段恶意代码残留,位于系统日志模块,已执行深度清除,清除率 100%!”
“防御节点 Theta-7 结构损伤评估完成,硬件接口无物理损坏,仅软件防护层失效,已重新加载防护程序,恢复防御功能!”
苏叶的目光快速扫过不断刷新的自检报告,大脑以每秒百万次的速度处理海量信息,同时下达微调指令,进一步强化系统防御:
“针对‘饕餮’病毒的特征码,在动态防火墙核心算法中加入永久免疫模块,建立病毒特征库实时更新机制,防止变种病毒入侵。”
“提升量子加密通讯链路的优先级,优化信号抗干扰算法,降低类似‘诸神黄昏’使用的量子干扰信号对通讯的影响。”
“重构外围节点的访问权限体系,实施‘多因子动态身份验证’,结合生物特征(指纹 + 虹膜)与临时密钥,杜绝非法访问。”
她的修复并非简单的 “补漏洞”,而是以这场惨烈的战争为 “磨刀石”,对 “长城” 进行全方位升级 —— 不仅修复受损部分,更优化防御逻辑,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力求将其锤炼得更加坚固、智能、无懈可击。在她的理念里,每一次受伤后的修复,都是为了让系统变得更强。
就在全面修复接近完成,系统自检报告显示 “98% 防御节点恢复正常,剩余 2% 处于最后调试阶段”,整体态势趋于稳定时 —— 一个位于系统资源调度矩阵最边缘的底层监控线程,突然发出一道极其微弱、却标注 “最高优先级” 的警报脉冲!
这个线程是苏叶在战前秘密植入的 “暗线”,名为 “守望者”,专门用于监控系统最底层的 “数据噪音” 和异常能量波动,其代码隐藏在系统内核的闲置区域,寻常扫描程序根本无法发现。这道警报脉冲的出现,瞬间让苏叶的神经紧绷起来。
她的指尖猛然一顿,眼神瞬间凝滞,立刻将全部注意力聚焦到警报来源区域。她调用了 “长城” 的最高权限分析工具 ——“溯源者”,对那片看似平静的数据区域进行 “原子级别” 的深度扫描,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异常信号。
一分钟… 两分钟…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流逝。终于,在庞杂的底层数据噪音(如系统散热风扇的电磁干扰信号、硬件运行的自然波动)中,“溯源者” 捕捉到了一丝极其诡异的能量签名 —— 它没有活跃的代码片段,没有发起攻击的行为,甚至没有自我复制的迹象,如同一粒进入深度休眠的孢子,深藏在系统最不起眼的缝隙(内存缓存的闲置区块)里。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股能量签名的结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采用非对称量子加密算法,与已知的任何病毒、木马或后门程序都截然不同;而通过特征比对发现,其能量波动频率与 “诸神黄昏” 攻击流中模仿 “冥府” 的算法高度同源,但更古老、更接近 “本源”—— 仿佛是 “冥府” 核心技术的 “原始版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她称王,他们称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她称王,他们称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