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 科技,地下三层核心实验室 —— 这里是苏叶耗费三年心血打造的 “信息堡垒”,环境达到 ISO Class 5 级高度净化标准,恒温 22℃、恒湿 45%,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低于每立方米 100 颗。四周墙壁由军工级特种合金(钛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质)浇筑而成,表面嵌满了高密度高性能计算节点(每节点搭载 8 颗 GPU,算力达 10PFlops)和 360° 全息投影阵列,地面铺设防静电陶瓷砖,整体呈现出冷冽的银灰色调,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设备运行产生)和液态氟化冷却剂的清甜气息,是一个与外界彻底隔绝、仅苏叶一人拥有最高控制权的信息孤岛。
中央主控台前,一块直径 3 米的球形全息屏幕悬浮在半空,如同一个浓缩的数字星空 —— 无数条荧光色数据流(蓝色代表原始数据,红色代表待验证信息,绿色代表已解密内容)如同银河般在屏幕内缓缓旋转、交织、碰撞,形成复杂的三维数据网络。这些数据源自 “海神号” 服务器中掠夺的核心实验档案,经过初步解密和格式清洗后,总量仍高达 2.7TB,包含 1732 份实验报告、389 组基因序列图谱、927 段监控视频,其庞杂程度足以让任何顶级科研团队(10 人规模)耗费至少五年时间才能完成初步解析。
苏叶独自站在光幕前,身穿一身黑色紧身研究服(面料透气吸汗,袖口有触控感应模块,可直接操作虚拟界面),长发用一根银色发簪随意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她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超过三十个小时,眼底布满了细密的红血丝,下颌线因长时间紧绷而显得格外锐利,但她的眼神却如同鹰隼般锐利,没有丝毫疲惫,只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 —— 每一次眨眼间隔超过 10 秒,指尖在虚拟界面上滑动时没有任何多余动作,仿佛与身后的超算系统融为一体。
“调取‘冥府’2018-2020 年基因编辑实验子库,筛选关键词‘神经接驳’‘生物强化’‘基因稳定性’,排除重复数据和无效记录。” 苏叶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中响起,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清晰,通过语音指令激活超算的智能筛选功能。
全息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沸腾,大量红色数据块被标记、剔除,蓝色数据流快速重组,最终形成一个缩小了 80% 的子数据集。她的指尖在虚拟操控界面上飞速划过,调取具体实验记录、筛选关键参数、比对基因序列差异、构建数据模型… 动作快得只剩下一片残影,超算系统在她的指令下全功率运转,主机发出低沉的嗡鸣,屏幕角落的算力占用率显示为 98.7%。
她并非在无目的地分析数据,而是在寻找一个特定目标 —— 任何可能与父母当年那项被紧急叫停的绝密研究 “普罗米修斯之火” 计划相关的蛛丝马迹。二十年前,父母作为核心研究员参与该计划,研究方向为 “人类基因优化与神经潜能激发”,却在项目即将突破时突然被官方以 “存在重大伦理风险” 为由紧急叫停,随后不久便遭遇 “意外” 身亡。苏叶始终怀疑其中另有隐情,而 “冥府” 的实验数据,或许就是揭开真相的钥匙。
海量的基因序列数据(包含 12 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基因融合实验记录)、神经接驳实验报告(记录了 37 次失败的 “人脑 - 机械接口” 移植案例,均伴随严重排异反应)、生物强化反应日志(详细记录了实验体注射强化血清后的生理指标变化,78% 实验体因器官衰竭死亡)…“冥府” 的活体实验残酷而疯狂,数据中充斥着大量因 “目标不可控”“副作用超出阈值” 而被标记为 “废弃” 的记录,如同一张张沾满鲜血的报告,刺痛着苏叶的眼睛。
突然!
苏叶的动作猛地定格 —— 她的指尖悬停在虚拟界面上,目光死死锁定全息屏幕中一个被标记为 “废弃” 的蓝色数据块。
这是一组编号为 “GE-0817” 的高度加密早期基因编辑序列图谱,刚刚被超算的深层关联算法(基于苏叶导入的父母研究手稿特征库)从一堆 2019 年的废弃数据中标记出来。它的加密方式(采用 “多表替换密码 + 基因序列伪装” 双重加密)和结构特征(核心片段存在 3 个独特的碱基对排列模式),与苏叶记忆中父母实验室保险柜里那份未公开的手稿残页上的标记,惊人地吻合 —— 那是父母为 “普罗米修斯之火” 计划设计的专属数据标识,全球仅有三人知晓!
心脏骤然收紧,苏叶甚至能听到自己胸腔里 “咚咚” 的心跳声,比平时快了至少一倍。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指尖用力按下虚拟界面上的 “强制解密” 按钮:“启动最高权限,调用量子加密破解模块,优先破译‘GE-0817’序列图谱,算力全部倾斜,不计能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她称王,他们称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她称王,他们称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