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如此了。
蔡琰叹了口气。
多方受敌,只能权衡利弊,先解决最迫切的威胁。
就在众人苦思破局之策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从徐州传来。
刘备在得到朝廷正式册封和肃清州内的密令后,终于下定决心,对以曹豹为首的丹阳兵势力动手了!
他采纳陈登之计,以商议军情为名,邀曹豹赴宴,于席间掷杯为号,关羽、张飞暴起发难,将曹豹及其心腹将领一举擒杀!
随后迅速派兵接管了丹阳兵营,恩威并施,很快稳定了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刘备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对丹阳兵并非一味打压,而是妥善安置了大部分服从整编的士卒,仅惩处了少数顽抗头目,此举赢得了徐州本土部分势力的支持。
消息传到陈留,蔡琰等人精神为之一振!
刘备此举,不仅清除了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掌控了徐州,更意味着东南方向暂时无忧,曹操无法再利用徐州内乱做文章。
而且,一个稳定而友好的徐州,本身就是对曹操侧翼的巨大威胁。
玄德公……果然没有辜负期望。
蔡琰心中感慨,对刘备的果断和魄力有了新的认识。
张邈也捻须微笑:玄德公能如此迅速稳定徐州,我等在兖州旧吏中的人脉暗中造势,亦有些许助力。
然而,好消息总是伴随着坏消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郭嘉因连日操劳,旧疾复发,竟呕血数升,昏厥过去!
经医者全力抢救,虽暂时脱离危险,却需要绝对静养,无法再参与繁重的军机筹划。
郭嘉的突然病倒,对蔡琰和陈留朝廷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
他不仅是首席谋士,更是整个战略体系的灵魂人物。
他的病倒,让原本就沉重的压力,瞬间增加了数倍。
蔡琰强忍心中的焦虑与恐慌,亲自安排郭嘉静养,严令任何人打扰。
但失去了郭嘉的运筹帷幄,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徐庶虽也是大才,但长于政务与军略执行,在宏观战略和奇谋诡略上,面对如此复杂的多方博弈,终究感觉力有未逮。
陈宫善断而略欠变通,张邈长于人际而短于军争。
夜深人静,蔡琰独自在书房,对着巨大的地图,只觉得那一个个代表敌军势力的箭头,仿佛要吞噬掉代表陈留的那个小小圆点。
北有袁绍,西有曹操,南有刘表虎视,东南袁术、孙策态度不明,并州匈奴虽暂缓却隐患未除……内外交困,智囊病倒,破局之机究竟在何方?
她揉了揉胀痛的额角,目光无意中扫过案头一份徐庶早些时候整理的、关于各地可能招揽的人才简报。
其中几个名字引起了她的注意:颍川荀谌(荀彧之弟,与袁绍有旧,然理念不合,或可争取)广陵张纮(避乱江东,王佐之才,与张昭齐名)汝南和洽(清忠直亮,有名于世),甚至还有淮南刘晔(汉室宗亲,有佐世之才)。
这些名字,或许不如郭嘉那般算无遗策,但皆是当世俊杰。
若能得一二相助,必能分担压力,填补奉孝病倒留下的空白。
尤其是荀谌,若其真与袁绍有隙,或许能成为从内部瓦解袁绍阵营的一个契机;而刘晔作为汉室宗亲,在政治上具有天然优势。
广纳贤才……刻不容缓。
蔡琰低声自语,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
她意识到,不能只依赖郭嘉一人,必须建立一个更稳固、更具韧性的智囊体系。
奉孝的病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警醒她,必须为这个新兴的政权打下更广泛的人才基础。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务之急,是应对眼前的危机。
她重新振作精神,开始梳理各方情报,试图从中找到那一线生机。
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必须比郭嘉在时更加坚强。
就在这时,韩冲再次求见,带来了一个来自河北的绝密情报。
主公,细作冒死传来消息,袁绍因公孙瓒袭击河间,颜良久攻白马不下,内部争论不休,已心生退意!但其麾下谋士郭图、审配力主再战,而沮授、田丰则坚决反对,袁绍本人在黎阳大营犹豫不决,诸将议论纷纷!
蔡琰眼中猛地爆发出精光!
袁绍的犹豫,内部的不和……这,就是苦苦等待的破局之机!
传令白马吕布!
蔡琰豁然起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时机已到!可伺机出战,不求歼敌,但要打出威风,狠狠挫动颜良锐气,进一步动摇袁绍本就不坚的决心!让魏续、曹性等将做好准备,策应温侯!
再令韩冲,动用我们在邺城的所有关系,散播谣言,就说刘备已与主公共誓,欲趁袁绍师老兵疲之际,联手匡扶汉室,先定河北!
离间计,反间计!趁他病,要他命!
风暴眼中,蔡琰毅然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战机。
棋盘,再次被她搅动。
同时,一个广揽天下贤士以固根本的计划,也在她心中悄然萌芽。
她看了一眼窗外沉沉的夜色,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最为寒冷,也最接近光明。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