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的僵持进入了第十日。
白马津的烽烟日夜不息,吕布军凭借着险要地势和充足的箭矢补充(得益于蔡琰的优先调拨),硬生生将颜良的数万大军挡在黄河南岸。
颜良焦躁不已,每日阵前挑战,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吕布虽暴躁不已,却也牢记蔡琰坚守待机的将令,任凭对方如何辱骂,只是高挂免战牌,以强弓硬弩回应,气得颜良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
在此期间,吕布麾下将领各显其能:
高顺督查营防,一丝不苟;
魏续、宋宪轮番值守要隘,应对得当;
侯成负责辎重调配,井井有条;
就连以勇力着称的曹性,也在巡营查哨中展现了细心的一面。
而被派来协防的黑山军精锐,在张燕旧部孙轻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擅长夜战的特点,多次挫败袁军小股部队的夜间渗透,逐渐赢得了吕布本部兵马的尊重。
济阴郡的战事则显得更为胶着。
张辽用兵如磐石,步步为营,将夏侯渊的锐气一点点消磨在坚城壁垒之间。
陈宫作为参军,为张辽提供了诸多稳健的战术建议,特别是在如何利用济阴郡水网地形阻滞曹军骑兵方面,献策尤多。
吕玲绮率领的骑兵如同幽灵,神出鬼没,几次精准地袭击了曹军的后勤队伍,虽未造成毁灭性打击,却让夏侯渊如鲠在喉,不得不分兵保护粮道,攻势愈发迟滞。
然而,曹军精锐毕竟非同小可,张辽承受的压力依然巨大,战线在缓慢而坚定地向陈留方向压缩。
朝堂之上,求和的声音在太尉杨彪、新任太中大夫蔡邕等重臣的压制和前线勉强稳住的消息下,暂时蛰伏了下去。
蔡邕不仅以其声望在朝堂上力主抗战,更利用其学识,开始着手整理典籍,规范朝廷礼仪制度,以其特有的方式为这个新生政权奠定文化根基,无形中提升了陈留朝廷的正统形象。
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却愈发浓重。
天子刘协的情绪愈发不稳定,几次在单独召见蔡琰时,流露出对万一城破的深深恐惧。
蔡琰只能强忍疲惫,一遍遍温言安抚,重申战略,描绘各方援军即将带来的转机,尽管这些转机此刻看来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真正的压力,来自于那些看不见的角落,以及更远方的潜在威胁。
主公,并州方面,聂壹有消息传回。
韩冲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锐利,他已抵达南匈奴王庭,面见了单于於夫罗。正如主公与奉孝先生所料,袁绍的使者亦在其中,以金帛女子诱惑匈奴出兵。“
”聂壹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陈说利害,一方面以朝廷名义厚赏於夫罗,重申盟好,并暗示若匈奴安稳,朝廷将来或可开放更多边市;另一方面,他暗中散播右贤王去卑收受袁绍重礼、欲借此立功树立威望,甚至挑战单于权威的谣言。“
”於夫罗本就对去卑的桀骜有所忌惮,听闻后疑心大起,虽未明确拒绝袁绍,但已对出兵之事态度暧昧,去卑也因此受到掣肘,短期内大规模南下的可能性降低了。
蔡琰闻言,轻轻舒了口气。
这正在她预料之中。
凭借重生前的记忆,她对南匈奴内部的权利结构和於夫罗、去卑的性格弱点洞若观火。
聂壹此行,并非要完全杜绝边患——这在当前局势下不现实——而是要利用其内部矛盾,拖延、分化,为陈留争取宝贵的时间。
告诉聂壹,他做得很好。朝廷不会忘记他的功劳。让他继续留在王庭,密切关注动向,必要时可再许以虚利,务必稳住於夫罗,牵制去卑。
此举,既是出于保护北疆百姓的民族大义,也是为陈留解除一个潜在的侧翼干扰。
处理完匈奴之事,郭嘉又道:主公,嘉近日反复思量,孙策处迟迟未有回音,恐非无暇他顾,而是待价而沽。我等或需再加一把火。
如何加?
可令细作在江东散播流言,言袁术忌惮孙策兵强,欲调其至寿春加以控制,或分其兵权。同时,可再以天子名义,加封孙策为明汉将军,增食邑,并暗示,若其能献上袁术僭越之实证,或出兵牵制袁术,则裂土封侯,不在话下。
郭嘉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孙策年轻气盛,最受不得激将与猜忌,亦渴望正式名分。此二策齐下,或可逼其表态。
便依此计。
蔡琰点头,随即看向负责与荆州联络的张邈,孟卓,荆州方向,刘表依旧按兵不动,但南阳兵力有集结迹象,你如何看待?
张邈沉吟道:刘景升守成之犬,其意不在北上与我争锋,而在保境安民。曹操必也对其有所许诺,或许是以朝廷名义承认其对南阳的完全控制。“
”我军目前无力南顾,可暂示之以弱,以天子名义重申刘表荆州牧的地位,承认其现有疆域,并承诺朝廷绝不插手荆襄事务,先稳住他。邈可再修书与荆州蔡氏、蒯氏中的旧交,晓以利害,或能延缓其北进步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