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的清晨,被急促的马蹄声踏碎。
来自白马和济阴的两路信使,几乎同时抵达行宫门前,带来了南北两线最新的军情。
“报——!袁绍大将颜良,已于三日前拔营起寨,率先锋两万,强渡黄河,进逼白马津!温侯率军迎击,初战告捷,斩敌偏将一员,然颜良本部精锐未损,攻势甚急!”
“报——!曹操遣大将夏侯渊,领精兵一万五千,自延津方向突入济阴郡,连破我两处戍垒,兵锋直指乘氏!张辽将军已率军前出阻击,然敌势凶猛,请求增援!”
两份急报如同两块冰冷的巨石,投入刚刚稍显平静的陈留政堂,激起千层浪。
最坏的预想,终究变成了现实。
曹操与袁绍,这两个当世最强的诸侯,虽未明言联合,却仿佛默契般地选择了同时发难,意图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初生的陈留朝廷扼杀于襁褓之中。
政事堂内,气氛瞬间凝重如铁。
刚刚因父母归来而稍感慰藉的蔡琰,此刻面沉如水,眸光锐利地扫过堂下文武。
除了郭嘉、徐庶、赵云、韩冲等核心班底,还有数十位自长安跟随天子而来的公卿大臣,如太尉杨彪、侍中种辑、卫将军董承等,此刻也皆位列其中,神色各异。
“曹贼!袁绍匹夫!安敢如此!”
吕布不在,但其旧将,现为张辽副将的魏续怒目圆睁,出声喝骂,代表了军中一大批将领的愤慨。
文官队列中,则响起一片压抑的骚动和窃窃私语。
恐慌、忧虑、甚至一丝若有若无的怨怼,在部分老臣眼中流转。
他们历经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好不容易才在陈留看到一丝“朝廷重光”的希望,转眼间却又陷入如此绝境。
“蔡……骠骑将军,”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乃是光禄勋桓典,“如今南北交攻,贼势浩大,陈留兵微将寡,恐难久持。是否……是否可遣使往许昌、邺城,暂作缓颊,以空间换时间?”
此言一出,立时引得数人附和。
求和避战的思想,在这些饱经战乱、渴望安稳的老臣中颇有市场。
“荒谬!”
赵云剑眉一轩,声音不大,却带着金石之音,压过了堂内的嘈杂,“曹、袁狼子野心,岂是言辞可动?今日退让一寸,明日他便敢进尺一丈!唯有迎头痛击,方能保社稷无恙,护陛下周全!”
他身为卫将军,负责天子与行宫宿卫,此言掷地有声,代表着军方绝不妥协的态度。
蔡琰没有立刻表态,她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郭嘉。
郭嘉会意,轻咳一声,缓步走到大堂中央悬挂的巨幅地图前。
他身形略显单薄,脸色在晨曦透过窗棂的光线下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
“诸位,”郭嘉开口,声音清晰而平静,奇异地抚平了堂内些许躁动,“袁绍兵多,颜良虽勇,不过一夫之敌。曹操兵精,然其长途奔袭,意在牵制,未必愿与我军主力在济阴死磕。”
他羽扇轻点地图:“颜良急躁,欲抢头功,此其可破之机。温侯勇略兼备,据守白马险要,足以御之。只需令其坚守不出,挫敌锐气,待袁绍本阵迟疑,或曹操那边久无进展,颜良必露破绽。”
随即,羽扇移向济阴:“至于夏侯妙才,骁勇善袭,然张文远沉稳持重,更兼熟悉济阴地理。可令文远依托城垒,层层阻击,疲敝其军。同时,”
他看向蔡琰,“可令驻守东阿的吕玲绮,率其麾下骑兵,侧击夏侯渊粮道,袭扰其后。夏侯渊性急,后方不稳,其攻势必难持久。”
郭嘉的分析条理清晰,将看似危如累卵的局面,拆解出清晰的应对之策,让不少惶惑的官员稍稍安心。
蔡琰微微颔首,郭嘉之谋,正合她意。
她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御座旁垂帘之后——那里,少年天子刘协正端坐着,虽然帘幕遮挡,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背后的注视。
“陛下,”蔡琰面向御座,躬身一礼,声音清越,传遍整个政事堂,“曹、袁逆举,犯我疆界,视天子权威如无物。此非独琰一人之危,实乃汉室存亡之秋也!白马、济阴,乃陈留门户,门户若失,则朝廷危矣!臣,请陛下明诏,激励将士,固守疆土,痛击来犯之敌!”
她这番话,既是说给天子听,更是说给满堂公卿听。
将这场战争的性质,从陈留势力的存亡,拔高到维护汉室正统的高度。
帘幕后的刘协沉默了片刻。
他虽年少,却在颠沛流离中见识了太多的权谋与背叛。
他深知自己此刻的立场至关重要。
终于,一个尚带稚气,却努力维持沉稳的声音从帘后传出:
“蔡卿所言甚是。曹、袁不臣,罪无可赦!朕……朕在陈留,与诸位爱卿,与全军将士,共存亡!一切军事,皆由骠骑将军决断,朕,信之无疑!”
天子的表态,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稳定了朝堂的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