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不可变!”
“黄口小儿,安敢妄言国政!”
旧贵族们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纷纷跳出来厉声斥责。
革新早有准备,面对汹汹指责,他面色不变,向辛申使了个眼色。
辛申立刻出列,手捧一卷律法原文,引经据典,逐条驳斥反对者的谬误,指出考绩之法古已有之,并非标新立异,只是恢复古圣贤之道而已。
紧接着,子服联合数名军中将领,出列支持,言及军中亦需赏罚分明,方能提振士气,保境安民。
稷禾则匍匐在地,泣血陈词,诉说地方官吏因无考核,肆意盘剥,导致民不聊生的惨状。
革新这边,虽然人数不占优,但准备充分,有理有据,又切中时弊。而旧贵族们除了空喊“祖宗之法”,竟拿不出像样的反驳理由。加之帝辛不在,无人能行最终裁决,场面一时僵持。
更关键的是,革新提出的“考绩法”,虽然触动了高层旧贵族的奶酪,却赢得了大量中下层不得志官员的暗中支持!他们看到了凭借政绩晋升的希望。
这场朝堂之争,很快像风一样传遍了朝歌。
“听说了吗?有个不怕死的大夫,要搞什么考绩当官!”
“早该如此!那些世袭的废物,除了捞钱还会什么?”
“希望能成啊,给我们老百姓一条活路!”
民心,在悄然浮动。
革新趁热打铁,联合支持者,避开旧贵族把持的常规渠道,直接将包括“考绩法”和“十一税制”(将繁杂赋税统一为收成的十分之一)在内的变革方案,写成檄文,公之于众!
他巧妙地利用了帝辛常年不理朝政、信息闭塞的弱点,以及旧贵族内部的矛盾。同时,子服等人暗中运作,让驻守朝歌的部分军队保持了沉默,甚至流露出同情。
费仲、尤浑等人暴跳如雷,想要动用武力镇压,却发现自己能直接调动的力量有限,且军心不稳。他们想向帝辛告状,可帝辛深居简出,沉迷酒色,奏疏根本递不进去。
时机,被革新精准地抓住了。
在旧贵族反应过来,试图组织反扑之前,变革的浪潮,已经借着积压已久的民怨和官怨,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短短数月,在革新及其同伴的努力下,“考绩法”在部分地区和部门被强行试行,一批毫无建树的世袭官员被勒令退位,几名政绩卓着的中下层官员得到破格提拔。“十一税制”也在几个试点区域推行,虽然阻力巨大,但百姓负担确实减轻,赢得了底层拥护。
朝歌城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微妙。旧贵族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却一时无力扑灭这团由下而上燃起的火焰。
革新走在街上,能感受到一些平民投来的、带着感激与希望的目光。也能感受到身后,那些来自阴暗角落的、充满怨毒的眼神。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帝辛的怒火,旧贵族的反噬,都可能在下一秒降临。
但他心中一片平静。
他站在官署的台阶上,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一场大雨似乎即将倾盆而下。
“‘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他低声吟诵,嘴角勾起一抹坚毅的弧度。
他已顺势而为,果断出击。前路虽险,但第一步,已然迈出。变革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便再难停止。
通过描绘革新在历经五年“巩用黄牛之革”的蛰伏与积累后,敏锐洞察到商纣暴政导致民心彻底背离、天时已然成熟(己日),遂果断联合志同道合之力,在朝堂之上公开发难,提出“考绩法”与“十一税制”等核心变革主张,生动阐释了革卦六二爻辞“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的深刻内涵。面对旧贵族的激烈反对与潜在风险,革新以“己日不革,如过季播谷”的紧迫感与“今民心向周,征则吉”的精准判断,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利用规则、舆论与人心,成功迈出了实质性变革的第一步。这深刻说明了,一旦时机来临,变革者必须摒弃犹豫,以果断坚决的行动(征)推动变革,方能顺应天道人心,获取吉祥(吉),避免错失良机的咎害(无咎)。此阶段,是变革从积蓄准备转向实质行动的关键跨越。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