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不能恒久保持德行,或许会承受羞辱,守持正固也难免憾惜。
含义: 恒久之道中,若不能一贯保持德行(不恒其德),可能招致羞辱,即使暂时守正,也会有遗憾。象征恒久需内外一致,德行不可动摇。
九三故事:
时光荏苒,如同沧澜河的流水,悄无声息地又过去了几个春秋。
恒心主导的治水方略成效卓着,昔日狂暴不羁的沧澜河,如今在柳林的环抱与疏导工程的调理下,变得温顺而富有生机。两岸土地得以保全,部落连年丰收,人丁日渐兴旺。恒心的名字,不再仅仅是本部落的骄傲,更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飞越山峦,传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部落联盟。
赞誉如同温柔的暖风,终日包裹着恒心。族人们看到他,总会投以崇敬的目光,首领和长老们对他更是器重有加。起初,恒心还能保持清醒,牢记“浚恒”之败的教训,谦逊而谨慎。但久而久之,在这片过于和煦的“暖风”中,他那颗曾经如磐石般坚定的心,也不自觉地有些松动了。
这一日,来自百里之外“烈山部落”的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带来了该部落首领的亲笔信和丰厚的礼物。信中言辞恳切,提及烈山部落饱受一条名为“怒川”的支流泛滥之苦,听闻恒心大师治水有方,特此备厚礼相邀,恳请前往指点,助他们脱离水患。
看着那些光洁的兽皮、晶莹的玉石和醇香的美酒,听着使者口中不绝的溢美之词,恒心心中那股因成功而滋长的骄傲,仿佛被投入了干柴,悄然燃起。他几乎未多做思量,便在族人们羡慕与自豪的目光中,欣然应允。
临行前,沧澜祭司拄着拐杖前来送行,浑浊的老眼深深看了恒心一眼,缓声道:“恒心,此去他乡,水土各异,水情亦不同。望你谨记,‘恒’之一字,不仅在术,更在于心。”
恒心正沉浸在即将远行授艺的荣光中,对祭司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只是笑着拱手:“祭司放心,恒心必不负所托,将治水之法传播开来。”
他并未真正领会,祭司所言的“心”,指的是那颗需要恒久持守的、谦逊而专注的“德心”。
烈山部落位于更为干旱的丘陵地带,那条“怒川”虽只是沧澜河的支流,但因流经地势陡峭、土质疏松的区域,每逢暴雨,便如它的名字一般,怒吼着冲刷而下,携带大量泥沙,极易淤塞并改道,破坏力极强。
恒心抵达时,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接待。烈山部落的首领亲自出迎,当晚便设下盛大的宴席。烤全羊的香气弥漫,大坛的烈酒被拍开泥封,热情豪爽的烈山族人轮番上前敬酒,赞美之词比酒更醉人。
“恒心大师!您能来,是我们烈山部落的福气!”
“大师,请满饮此杯!祝您此行顺利,助我部解除千年之忧!”
“早就听闻大师之名,今日得见,果然不凡!”
杯觥交错,欢声笑语。恒心被簇拥在中心,脸颊因酒意和得意而泛红。他讲述着自己如何带领族人植树固岸,如何巧妙设置缓坡石堰,听得烈山族人如痴如醉,惊叹连连。起初,他还保持着礼节性的推辞,但几碗烈酒下肚,又在众人不断的吹捧下,他渐渐有些飘然,话语也多了起来,甚至带着几分自矜。
不恒其德——他那曾因失败而淬炼出的谨慎与谦卑,在这异乡的盛宴和如潮的赞誉中,开始悄然松动、流逝。
接下来的几日,烈山首领派了专人陪同恒心勘察怒川水情。恒心沿着河岸走了几段,大致看了看地形。他发现怒川的问题确实与沧澜河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复杂性,尤其是上游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问题尤为突出。这需要更细致的勘察和更具针对性的方案。
然而,烈山部落的款待实在周到。每日不是丰盛的宴席,便是组织狩猎、歌舞,陪同的几位长老也极善言辞,总能找到理由劝酒谈天。恒心初时还坚持每日早晚巡查,但连续几日下来,习惯了酒宴的喧闹和放松,便觉得独自去勘察那些枯燥的河道有些索然无味。
“大师不必如此辛劳,怒川之患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日可解。今日天气晴好,不如再去猎些野味,晚上我们痛饮一番!”陪同的长老笑着拉住他。
恒心推辞了几句,但看着对方热情的笑脸,想着自己远来是客,过于严肃似乎不近人情,加之连日饮酒,精神也有些懈怠,便半推半就地应下了。
不恒其德——他那治水者应有的勤勉与专注,在安逸的享受和人情世故的消磨下,进一步松懈了。
如此过了七八日,恒心虽也断断续续地提出了一些植柳、设堰的建议,烈山部落也依言开始准备,但他并未能深入核心,提出系统且契合当地实际的完整方案。更多的时间,他是在酒宴和休闲中度过的。
这一夜,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欢宴。恒心喝得酩酊大醉,被侍从扶回客舍,倒头便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