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这份居安思危的苦心。朝野之间,开始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暗处流动。
摄政公与大王,是否过于谨慎了?如今天下太平,正当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才是。
是啊,每每朝会,总要强调艰难,仿佛这太平盛世是偷来的一般,让人不得畅快。
听说,连宫中用度,大王都下令裁减了不少……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周公和成王的耳中。
一日,成王有些闷闷不乐地对周公说:叔父,为何我等一心为国,反招致些许不解之声?
周公看着日渐成熟的侄子,温和地笑了:大王可知,勿恤其孚之意?
成王思索片刻:便如祭祀那日,儿臣不忧虑他人质疑我行事的诚意。
正是。周公颔首,我等心怀诚信,为的是江山永固,黎民安康。此心光明,又何须担忧一时的不解与非议(勿恤其孚)?时间会证明一切。坚守这份在安乐中不忘艰难的信念(艰贞),方能使我周室长久地于食有福,安享这太平之福。
他望向宫墙之外广袤的国土,语气深沉:平坦之下,或有险陂(无平不陂)。前行之路,必有反复(无往不复)。唯有常怀此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世,才能延续得更久一些。
成王肃然,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明白了,这太平盛世的琼浆玉液,需以忧患意识为杯,方能品出其甘醇,亦不致沉醉迷失。
通过描绘天下初定、盛世景象显现之时,周公与成王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居安思危理念的故事,深刻阐释了泰卦九三爻“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的智慧。面对“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自然规律,周公深谙安泰之中潜藏危机的道理,时时告诫并身体力行“艰贞”之道,即在顺境中坚守创业之艰与勤政之志。成王在其影响下,于丰收祭祀时做出“与民共食”的非常之举,体现了不失诚信(勿恤其孚)的前提下,与人共享太平之福(于食有福)的仁政思想。这种深植于盛世的忧患意识与坚守正道的品格,正是规避潜在风险、延长泰世福祉的关键所在,充分展现了在通达之境保持清醒头脑的深远意义。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