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池宫,虽名为宫,实则是咸阳宫内一处相对独立、依水而建的苑囿。殿阁不算宏伟,却极为精巧,回廊曲折,连接着几栋主要建筑和一个引入活水的小湖泊。这里被嬴政赐给马小云暂居,与其说是优待,不如说是一种优雅的隔离。宫门外有精锐郎官把守,名为护卫,实为监视。宫内伺候的宦官宫女皆沉默寡言,行动规矩得如同上了发条的偶人,除了必要的侍奉,绝不多言一句。
马小云对此心知肚明,也乐得清静。抵达此处的第一日,他便向少府索要了一些物品。不是金银珠玉,也不是珍馐美馔,而是:大量的空白竹简、笔墨、几盏传统油灯(他需要参照物和掩人耳目),以及——他特别强调的——秦自孝公以来,现行之律、令、典、章,凡所能得者,尽数取来。
这个要求让负责接待的少府丞有些错愕,但想起陛下的吩咐“一应所需,皆由少府供给”,还是依言去办了。很快,几大车沉重的竹简被运送至兰池宫的一间宽敞偏殿,几乎堆满了半间屋子。竹简散发着陈年草木和墨迹混合的、沉静而肃穆的气息。
接下来的日子,马小云便沉浸在了这片竹简的海洋中。白日,他借着从雕花木窗透进的自然光阅读;夜晚,则先点起那几盏索要来的青铜油灯。豆大的灯火摇曳,烟雾袅袅,光线昏黄且不稳定,长时间阅读极为伤眼,而且烟气熏人。
第三天,他决定不再忍耐这种低效且损害视力的阅读方式。
他屏退了殿内侍立的宫人,关好门窗。然后,从系统空间内,取出了几件东西:一套小巧高效的太阳能充电板,以及数盏可调节亮度的、造型古朴(是他特意让系统模拟青铜灯造型)的LED阅读灯。安装过程必须隐秘。他选择在黄昏时分,利用宫殿建筑的阴影和结构死角,如同灵猫般悄无声息地将充电板安置在屋顶一处向阳且绝不可能从外部任何角度察觉的飞檐内侧。极细的特制电线则被他巧妙地嵌入廊柱的天然纹理、沿着帷幔最厚重的褶皱内部铺设,最终引入他阅读的偏殿内。
当他在殿内按下那仿古灯座上的隐秘开关时,柔和而明亮的白光瞬间充盈了整个阅读角落,将每一片竹简上的秦隶刻痕都照得清晰无比,纤毫毕现。光线稳定、纯净,毫无烟气,与一旁作为摆设的、依旧摇曳着昏黄火苗的油灯形成了时空错乱般的对比。马小云满意地舒了口气,在这超越时代两千年的、恰到好处的光明下,正式开始了对秦帝国法律体系的深度考古。
他阅读的速度极快,系统赋予了他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解析能力。他从最基本的《秦律十八种》开始,再到《效律》、《置吏律》、《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徭律》、《军爵律》、《戍律》、《傅律》……林林总总,涵盖了行政、经济、军事、民事等各个方面。
然而,越是深入阅读,他眉宇间的讶异与深思之色就越浓。这与他从小到大通过史书、文学作品形成的对秦法的刻板印象——那种繁如秋荼,密如凝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严苛暴虐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这秦律,非但不似传说中那般只有残酷刑罚,反而处处透着一股惊人的、甚至可以说是超前的理性、细致与……某种程度上的宽松与人性化。
当然,死刑和肉刑确实存在,如磔、弃市、腰斩、劓刑、黥刑等,用于惩治谋反、杀人、重大贪污等重罪。但这并非法律的全部,甚至不是主体。真正构成秦律骨架的,是大量涉及行政管理、生产规范、经济活动和民事纠纷的条款,其核心精神是 ·赏罚分明,程序正义,重视证据,允许申辩。
他看到了许多颠覆认知的例子:
例一:《田律》中的环保意识与宽松征收。
律文明确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彀,毋毒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意思是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河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或捕捉幼兽、鸟卵和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网罟,到七月才解除禁令。这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绝非一味索取。
更让他惊讶的是关于田租的规定: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每顷田地缴纳饲草和禾秆,按照授田的数目,不论垦种与否,每顷缴纳饲草三石、禾秆二石。这固定了税额,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在歉收年份不至于瞬间破产,并非想象中无底线的盘剥。
例二:《金布律》中对官吏行为的严格约束与对民众的保护。
律法规定:“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官府收入钱币,以一千钱装为一畚,用丞、令的印章封缄。钱数不满一千的,也应封印。这体现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贪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全球统一系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全球统一系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