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终南山的山脊,林越已背着青铜剑来到观后的松林。昨日炼成的清心丹装在贴身青瓷瓶里,淡淡的药香透过粗布内衣沁入鼻腔,为他添了几分底气。今日他特意提前半个时辰起床,避开观内弟子的晨练时间 —— 面板曾明确提示 “新身体肌肉密度与关节灵活性下降,旧轻功体系需结合地形重新适配”,而终南山的陡坡、溪流、交错的枝桠,正是天然的轻功练习场。
松林边缘的溪流宽约两丈,水流因昨夜的降雨变得湍急,裹挟着细小的石子撞击鹅卵石,发出 “哗哗” 的声响,水底的卵石泛着冷冽的光。林越站在溪边的青石上,双脚与肩同宽,回忆着战国时练习 “墨家轻身术” 的要领:提气聚于丹田,再沿 “足阳明胃经” 快速下沉至脚掌,借爆发力纵身跃起。他深吸一口气,按 “呼吸与内力同步法” 调整节奏,吸气时感受山间清气汇入丹田,呼气时内力如潮水般涌向腿部。
“喝!” 他低喝一声,脚掌猛地蹬向青石 —— 可新身体的反应远不及预期,腿部肌肉刚绷紧便传来轻微的酸痛感,双脚仅离地一尺,身体就如断线的风筝般重重落下,溪水瞬间没过脚踝,冰冷的触感顺着经脉向上蔓延,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青石上残留的水渍,清晰映出他略显狼狈的身影。
“果然还是差太远。” 林越皱眉走上岸,弯腰拧干道袍下摆的水,指尖能摸到布料下紧绷的小腿肌肉 —— 新身体的肌肉线条比旧身体柔和许多,缺乏长期爆发力训练留下的硬实感。他下意识打开面板,淡蓝色的提示立刻浮现,精准剖析了轻功适配的核心矛盾,修补了 “仅提结果无原因” 的逻辑漏洞:
【检测到宿主尝试运用旧身体轻功体系,触发新身体适配深度分析!
基础轻功(保留):精通 45.3%→适配后熟练 32.6%
适配核心原因:
肌肉基础差异:新身体腿部肌肉纤维横截面积 28mm2<旧身体 35mm2,快肌纤维占比 35%<旧身体 50%,导致瞬时爆发力下降 40%,无法支撑原 “一尺蹬地→三尺跃起” 的动作;
关节结构限制:踝关节软骨厚度 0.3mm<旧身体 0.5mm,膝关节半月板弹性系数降低 25%,落地时缓冲能力减弱,强行落地易导致关节损伤;
内力适配不足:玄门内功属 “柔性循环” 体系,与旧身体 “刚性爆发” 的墨家内力差异显着,直接套用旧提气方式,导致内力在经脉中出现 0.2 秒滞涩。
当前具体短板(附实测数据):
纵跃高度:原 1.8 米→现 0.9 米(下降 50%);
落地缓冲:原可从 1.5 米高度平稳落地→现需借助手臂撑地(缓冲效率下降 60%);
连续跳跃:原可无间断完成 5 次纵跃→现仅能完成 2 次(肌肉耐力下降 60%)。
针对性优化建议:
借力代偿:利用树干凸起、岩石棱角等地形支点,通过 “蹬踏反弹” 弥补爆发力不足;
分段练习:先练 “短距纵跃 + 抓握” 提升肌肉控制,再练 “陡坡奔跑” 强化关节缓冲;
内力调整:将玄门内功 “柔性循环” 与提气结合,用 “缓慢聚气 + 精准释放” 替代 “快速爆发”。】
面板提示消散后,林越的目光落在溪边的老松树上 —— 这棵松树树龄至少五十年,树干直径约三尺,粗糙的树皮上布满凸起的树瘤,最低的枝桠离地面刚好一丈,枝桠粗壮,足以支撑他的体重。他走到树下,按照优化建议调整练习方式:先绕树慢走两圈,观察树干凸起的分布,选定三个间距约一尺的树瘤作为踏点。
“吸气,聚气……” 他轻声默念,吸气时内力缓慢汇入丹田,呼气时引导内力流向脚掌前半段 —— 这里是与树皮接触的核心区域。助跑两步后,右脚精准踩在第一个树瘤上,借助反作用力向上蹬踏,同时左脚迅速跟上,踩向第二个树瘤。起初,内力释放时机与蹬踏节奏错位,脚掌刚接触树瘤就打滑,只爬两尺便顺着树皮滑下,手掌被粗糙的树皮磨出淡淡的红痕。
“再来!” 林越揉了揉手掌,重新调整节奏 —— 这次他特意放慢动作,将内力释放速度与脚掌蹬踏的力度同步,当右脚踩实树瘤时,内力恰好完全释放,身体如被轻轻托起,左脚顺势踩向更高的树瘤,手指抓住最低枝桠的瞬间,内力快速流向手臂,缓解抓握时的冲击力。“啪” 的一声轻响,他稳稳坐在了枝桠上,胸口微微起伏,却没有了刚才的狼狈。
坐在枝桠上俯瞰,终南山的晨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峰披着一层薄如蝉翼的雾霭,阳光穿过雾气洒下金色的光斑;下方的溪流如银带般蜿蜒,水面折射的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林间的斑鸠不时展开翅膀掠过,羽翼划破晨光,留下短暂的残影。林越深吸一口山间的清新空气,空气中混着松针的清香与泥土的湿润气息,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