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倒计时如同一柄冰冷的利剑,悬在星火同盟每一个人的头顶,迫使星火议会摒弃所有保守考量,批准了一系列和平时期绝无可能通过的高风险破限计划。在确保基础防御体系与粮食生存线稳定的前提下,同盟几乎将所有剩余资源都倾注于三项旨在实现技术爆炸的核心计划,每一项都关乎能否触及“启蒙阈值”的生死线。
林岩站在议会中央的高台之上,身后是由灵纹金属与能量晶体构建的大型动态沙盘,复杂的模型在谐振能量的驱动下不断演化,勾勒出三项计划的蓝图与风险评估。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向议会成员逐一阐述:
1. “天网”计划:以现有“深空之眼”主观测站为核心,在大陆四大象限关键节点及三座海外大型岛屿,急速建造十二座次级谐振观测塔,构建覆盖全球的初级预警与信息传递网络。这是达成“启蒙阈值”中“信息处理”与“文明统一度”指标的核心基础,也是感知深空威胁的关键屏障。
2. “心链”计划:基于“启灵”仪式激活个体潜能的原理,研发一种能深度连接多个智慧个体意识的谐振装置,将最顶尖学者、工匠与萨满的思维同步整合,突破单一思维模式的瓶颈,加速核心技术攻坚。这直指“生物与机械融合”及“信息处理”的深层要求,是实现智慧跃迁的捷径。
3. “方舟之触”计划:三项中最大胆也最危险的一项。待“共鸣之地”主谐振塔建成后,选拔最顶尖的能量操控者,尝试对“方舟”外部一个非关键的传感器或通讯阵列进行低功率激活与连接,目标是直接获取实时深空数据,或解锁更高级别的数据库访问权限,跳过漫长的破译过程。
每一项计划都伴随着致命风险:“天网”因技术跨度与地域覆盖过广,可能因能量失衡而全面崩溃;“心链”强行连接意识,可能导致参与者精神撕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方舟之触”更可能触发“方舟”未知的防御机制,或因能量信号暴露星球坐标,加速“收割者”的到来。
但在三十年倒计时的催逼下,同盟没有选择。议会成员沉默良久,最终以全票通过决议。冰眼大首领透过通讯冰晶传来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愿星灵宽恕我们的鲁莽,或见证我们的勇气。执行。”
“天网”计划的启动,展现了星火同盟前所未有的协同动员能力。龙部落的工匠团队带着预制的木石构件与青铜核心,奔赴大陆各地的建造节点;雪眼的符文大师们随身携带高阶冰核,在每一座观测塔的核心部位雕刻最精密的能量感应符文,确保信号能够精准谐振;海裔部落则承担了最艰巨也最危险的任务——驾驶战船,将沉重的能量晶体与关键设备运往偏远的海外岛屿及常年被风暴侵袭的海岸据点。
风暴角,一处因常年笼罩在狂风巨浪中而得名的海岬,是“天网”最关键的海外节点之一。为了将一块重达千斤的核心谐振晶体运往此处,汐首领派出了族内最精锐的运输船队,由她最得力的助手“浪歌”亲自率领。然而,当船队行驶至风暴角外海时,海面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巨型漩涡,黑色的浪涛如同巨兽的巨口,瞬间将运输船吞噬。
船上七名经验最丰富的海裔水手全部遇难,珍贵的核心晶体也沉入深海。噩耗传回“共鸣之地”,汐首领站在海岸边,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沉默。她手中的骨杖轻轻敲击着礁石,最终只是轻声说道:“他们的歌声,已汇入永恒的洋流,成为大海的一部分。计划,继续。”
海裔的牺牲没有白费。三个月后,当最后一座位于极西荒漠边缘的观测塔,在漫天风沙中完成最后一道符文的镌刻,并成功与主观测站产生稳定的谐振共鸣时,一张由微弱能量信号编织而成的“网”,终于覆盖了整个星球的主要大陆与关键海域。尽管信息传递速率极其缓慢,且时常因自然干扰而中断,但这是同盟第一次拥有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视角,迈出了文明统一度的关键一步。
“心链”实验被严格保密,实验地点选在“共鸣之地”地下百米深处的密闭实验室,以隔绝外界干扰与潜在风险。首批参与者仅有五人,皆是同盟中最顶尖的智慧与能量操控者:林岩、霜语大师、汐首领、在符文破译上天赋异禀的砾,以及一位在“启灵”仪式中展现出非凡精神直觉的雪眼年轻萨满“冰痕”。
实验室内,五人围坐在一个由五块巨大能量晶体构成的正五边形阵列中央,每块晶体都与他们的精神力建立了初步连接。当“心链”装置启动,强大的谐振场瞬间爆发,将五人的意识强行从肉体中剥离,拉入一个混沌的、由流光与碎片化思维构成的共享精神空间。
起初是极致的混乱与痛苦。林岩脑海中严谨的数学公式与物理模型,与霜语大师充满象征意义的古老圣歌激烈碰撞,迸发出刺耳的精神杂音;汐首领对海洋韵律的感知化作滔天巨浪,试图吞噬一切;砾脑中奔涌的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江河,毫无章法地冲击着共享空间;冰痕那纯粹而冰冷的意志,则如同寒冰,试图冻结这狂乱的一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石器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