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村,这个曾经因为贫穷和闭塞而民风彪悍的村庄,如今正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喧嚣之中。
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像一条灰色的巨龙,从盐田滩涂工地出发,蜿蜒穿过田野,直抵村口。
这是蓝图公司承诺给村民们的第一件礼物。
林旬没有食言。
在一期工程款到账后,他立刻让侯建设和刘强,抽调了一部分人手和设备,开始了这条路的修建。
他用的,不是常规的修路方法。
在张涛的规划和陈浩的数据支持下,他们采用了在当时看来极为奢侈,但效率极高的“滑模摊铺”技术。
一台由拖拉机头改装的简易摊铺机,前方是搅拌好的混凝土,后方则像挤牙膏一样,直接“挤”出一条宽度三米、厚度二十公分、表面平整光滑的水泥路面。
这种施工速度,彻底颠覆了村民们“修路就是人挑肩扛”的认知。
他们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围在施工现场,看着那条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米米地向村子延伸,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奇,变成了敬畏。
今天,是路面全线贯通的日子。
村里德高望重的六爷爷,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一件蓝色卡其布上衣,拄着拐杖,在全村人的簇拥下,第一个走上了这条崭新的水泥路。
他的脚,踩在坚实平整的路面上,那是一种他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踏实感。
他弯下腰,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冰凉的路面,就像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好……好路啊!”老人家的声音,带着哭腔。
他想起了过去。
雨天,村里唯一的土路就变成了一片泥沼,孩子们上学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不知摔了多少跟头。
村里的农产品,要靠扁担一担担地挑出去,遇到雨天,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
谁家有人生了急病,想用板车拉到镇上的卫生院,都要在泥地里挣扎半天。
一条路,隔开的是两个世界。
而今天,这个隔绝了黄海村几十年的世界,被彻底打通了。
“林工来了!”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村民们自动分开一条道。
林旬和苏晚晴,并肩走了过来。
他们没有坐车,也是一步步地走在这条新路上,感受着脚下坚实的触感。
“林工!苏总!”
六爷爷在孙子的搀扶下,迎了上来,他激动地抓住林旬的手,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最后,他只是重重地说了两个字:“谢谢!”
“六爷爷,您客气了。”林旬扶住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应该的,应该的……”六爷爷喃喃着,他转过身,对着所有村民,用尽全身力气喊道:“都给我听着!以后,蓝图公司的事,就是我们黄海村的事!谁敢去工地上找麻烦,不用林工开口,我第一个打断他的腿!”
“对!谁敢找麻烦,我们跟他没完!”
“林工就是我们的大恩人!”
村民们群情激昂,那份发自肺腑的拥护和感激,比任何合同都更加牢固。
苏晚晴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她这才真正理解,林旬当初为什么宁愿花钱、花时间来修这条看似和项目无关的路。
他修的,不仅仅是一条路。
他修的,是一条通往人心最深处的路。
他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为盐田滩涂项目,构建了一道最坚实的外围“防火墙”,任何外部的骚扰和煽动,在这样牢固的民心面前,都将变得不堪一击。
这是一种她从未在任何金融教科书上学过的,更高明的“风险投资”。
就在这时,村口的小卖部里,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滨海市的午间新闻。
“……本台消息,为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鼓励青年人才投身特区建设,省城远大建设集团决定,向滨海工业大学捐赠一笔五十万元的‘陈启明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在专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在校学生……”
“……据悉,远大建设集团还将成立‘815项目历史真相调查小组’,由我国着名材料学专家刘长胜先生亲自担任组长,旨在以科学、严谨、负责任的态度,重新梳理‘815项目’的全部历史资料,为该项目的历史贡献,以及项目主要负责人陈启明同志,做出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电视里,女主播字正腔圆的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
画面上,出现了签约仪式的现场。
金锐,代表着“远大建设集团”,满面春风地和滨海工业大学的校领导握手。
而在他身后,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端坐在主席台上。
正是刘长胜!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学者般的温和微笑,仿佛之前在盐田滩涂的狼狈与失败,从未发生过。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
正在小卖部门口喝汽水的几个蓝图公司的年轻技术员,瞬间愣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