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苏父的电话,李泽岚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逐渐亮起的路灯。县委大院里的老槐树在晚风里轻轻摇晃,细碎的光影落在“为人民服务”的青石碑上,忽明忽暗。他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农户诉求台账,封皮边缘被磨得发毛,里面记着的不仅是李大爷的白班需求、王婶孩子的实习名额,还有半个月前跟赵东来的第一次分歧——那时他坚持要先跑遍全县12个乡镇的农户,赵东来却主张先定政策框架,两人在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赵东来让步:“行,听你的,咱们一起去农户家,把情况摸透了再定方案。”
想起这些,李泽岚心里多了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他拿出手机,给赵东来发了条消息:“书记,明天调研的农户签到表我再核对一遍,您早点休息。”没过两分钟,赵东来回复:“我在办公室改汇报材料,你要是没睡,过来一起顺一遍数据,省得明天出岔子。”
李泽岚笑了笑,抓起外套往县委办公楼走。夜里的楼道很静,只有赵东来办公室的灯亮着,门虚掩着,能听见钢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推开门,只见赵东来坐在桌前,面前摊着厚厚的一叠材料,手里拿着支红色的笔,正对着高标准农田的测产报告皱眉:“你看这里,江英镇的增产数据是23%,但全县平均是21%,汇报的时候得说清楚,避免专家觉得咱们‘报喜不报忧’。”
“我已经让统计局的人重新核算过了,江英镇是试点,用了省农科院的新种子,所以增产高些,其他乡镇还在推广阶段,后续会跟上。”李泽岚递上一份补充说明,上面附着每个乡镇的种子发放记录和种植面积,“明天王建国也会来,他能跟专家说清楚试点和普通地块的区别,比咱们念数据管用。”
赵东来接过补充说明,翻了两页,笑着点头:“还是你想得细。对了,老周说要带只土鸡去现场炖,你跟他说别搞太复杂,咱们是展示产业,不是办宴席,简单弄点农家菜就行,别让专家觉得咱们铺张。”
“我已经跟他说了,就炖一锅鸡汤,再炒两个西洋菜,都是农户自己种的、养的,既实在又能体现阳山特色。”李泽岚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两人对着汇报材料,从数据来源到案例选择,一条一条过,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才把最后一页改完。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泽岚就开车去了加工集中区。晨雾还没散,像一层薄纱裹着工地,工人们已经在搬运钢筋,起重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老周带着合作社的两个人,抬着一口大铁锅,提着两只活蹦乱跳的土鸡,从田埂上走来,看见李泽岚,笑着喊:“县长,您来得真早!这鸡是昨天刚杀的,还带着热乎气,保证炖出来的汤鲜!”
“辛苦你们了,灶搭在哪里?我让食堂的人来帮忙。”李泽岚指着工地旁边的空场地,那里已经摆好了几张桌子,墙上挂着“阳山产业发展调研接待点”的横幅,“一会儿农户来了,让他们在这边休息,别都围着专家,影响调研进度。”
说话间,赵东来的车也到了。他穿着件浅灰色的夹克,手里拿着个文件夹,下车就问:“省农业厅的联络员到了吗?我跟他对接下路线,别让专家走冤枉路。”
“刚给我打电话,说还有半小时到,咱们先去高标准农田看看,确认下王建国他们到了没。”李泽岚拉开车门,两人一起往江英镇的方向走。路上,赵东来突然说:“一会儿专家问起班子协作的事,你多说说咱们怎么解决补偿纠纷的,尤其是你怎么跟农户沟通,怎么把‘一次性补偿’改成‘补偿+就业+入股’的,让省里知道你不仅敢干事,还会干事。”
李泽岚愣了愣,没想到赵东来会特意提这个:“书记,还是咱们一起说吧,这个方案是咱们俩一起定的,少了谁都不行。”
“我是书记,抓总就行,你是县长,具体工作都是你在推进,该你表现的时候就得表现。”赵东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要多露脸,才能让省里记住你,以后才有更多机会。”
李泽岚心里一暖,没再多说,只是默默记下赵东来的话。到了高标准农田,王建国已经带着几个农户在田埂上等了,手里拿着个泛黄的账本,看见他们来,连忙迎上来:“县长、书记,您看这账本,去年我家两亩地收了两千斤西洋菜,卖了四千块;今年收了两千四百六十斤,已经订出去了,能卖五千八百块,多赚一千八!”
“好,一会儿你跟专家好好说,把账本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增产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李泽岚接过账本,翻了两页,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记得清清楚楚,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标得明明白白,“你家的灌溉设备没问题吧?别让专家看到设备坏了,影响印象。”
“没问题!昨天镇里的技术员刚过来检修过,开关一按就能出水,比以前挑水浇地省事多了!”王建国拉着李泽岚,走到田埂边的灌溉渠旁,按下开关,清澈的水流顺着渠沟流进田里,滋润着绿油油的西洋菜,“您看,这菜长得多好,再过半个月就能收了,到时候就能卖到珠三角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