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义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以宋江在王凌峰及众头领的强大压力下,被迫重罚心腹、逐出山寨而告终。沉重的杖责声与凄厉的惨嚎声,如同冰冷的楔子,狠狠钉入了梁山泊每一个目睹或耳闻此事者的心中,更彻底凿穿了黑旋风李逵心中那堵早已摇摇欲坠的信任之墙。
消息如同山风般迅速传遍各寨。当李逵听闻王五被杖责一百、血肉模糊地拖出山寨,其同党亦受严惩,受害村民得到加倍赔偿时,他正独自一人坐在后山那块惯常喝酒发呆的大青石上。他手中攥着一坛喝了一半的“烧春”,却久久未曾入口。
他沉默着,黑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暴躁与浑噩,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凝滞的平静。那双铜铃般的眼睛里,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感——有恶徒受惩的快意,有百姓冤屈得伸的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清醒与决绝的悲凉。
快意与欣慰,是因为正义终究得以伸张,他拼着撕破脸皮捅破的事情,没有沦为一场笑话。
悲凉与清醒,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正义的到来,并非源于他曾经誓死效忠的“公明哥哥”的本心,而是源于另一个人的强势介入与毫不退让的博弈。
是王凌峰,在他最孤立无援、几乎要与宋江彻底决裂的关头,挺身而出,联合林冲、武松等人,以不容置疑的态度,逼得宋江不得不让步,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虽然斩得极不情愿)。
这其中的差别,天壤云泥。
宋江的“公断”,是权衡利弊、维护自身权威和招安大计后的被迫妥协,骨子里透着冰冷的算计与无奈。
而王凌峰的“仗义”,是直面是非、扞卫梁山根本道义与底层百姓利益的主动出击,言行中透着他李逵最能理解的、纯粹的“路见不平”的豪侠之气。
“公明哥哥……终究是变了……或者,俺从未真正看清过他……”李逵喃喃自语,仰头灌下一大口烈酒,灼热的酒液烧过喉咙,却暖不透那颗已然冰凉的心。他想起了江州法场的并肩血战,想起了无数次的“哥哥放心,铁牛在此”,往日的肝胆相照,在现实一次次冰冷的耳光下,碎得如同手中的酒坛,再也拼凑不回原样。
而王凌峰的身影,在他心中却愈发清晰、高大起来。
是他,在自己因口粮被克扣而愤懑时,赠予美酒肥肉,出言宽慰,肯定自己的价值;
是他,在自己怒斥宋江不公、几乎要被治罪时,力挽狂澜,据理力争,保全了自己,更严惩了恶徒;
是他,拿出了真金白银补足弟兄们口粮,酿出了让好汉们赞不绝口的烈酒,做事敞亮,待人实在……
“谁对俺好,对弟兄们好,俺心里有数!”这句他当日对戴宗说过的话,此刻如同洪钟大吕,在他心中反复回响。
夜色渐深,山风带着凉意。李逵猛地站起身,将剩余的酒尽数洒在黄土之上,仿佛是一场无声的祭奠,祭奠那份已然逝去的、对宋江的盲从与忠贞。
他下定决心,要去见一个人,要说一些话。这些话,在他这粗直的心里憋了太久,再不说出来,他怕自己会炸开。
他没有丝毫犹豫,提着一坛未开封的“烧春”,大步流星,径直走向独龙岗,走向王凌峰居住的那处僻静院落。
守卫的背嵬军士卒认得他,见其面色肃然,不敢阻拦,连忙通报。
王凌峰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到来,正独自在院中树下负手而立,仰望着梁山泊的星空。见李逵进来,他转过身,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并无丝毫惊讶:“铁牛兄弟来了?正好,我新得了一些下酒菜,一起喝两碗?”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李逵将酒坛重重放在石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目光灼灼,直视王凌峰,黑脸上是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认真,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王头领!俺铁牛是个粗人,不会绕弯子!今日前来,只为说一句话!”
王凌峰收敛笑容,正色道:“兄弟请讲。”
李逵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说道:“王头领!今日之事,俺李逵……记在心里了!俺这条命,是公明哥哥救的,往日俺敬他如父兄,愿为他赴汤蹈火!可如今……他走的道,俺看不懂,也不认了!他眼里只有那招安的官帽子,忘了梁山聚义的初心,忘了弟兄们的死活,更忘了啥叫真正的替天行道!”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随即化为更加坚定的光芒,猛地一抱拳,单膝跪地!这个动作,对于桀骜不驯的黑旋风来说,重若山岳!
“王头领!你待人真心,处事公道,有酒有肉不忘弟兄,敢为百姓出头!俺铁牛服你!从今日起,俺李逵认你是真豪杰,真头领!今后你若有正事,只要一句话,俺李逵这百十斤肉,这条命,便是你的!上刀山,下火海,俺要是皱一下眉头,便不叫黑旋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