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计划”——在何维的战略指挥中心内被悄然确立的那一刻,便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开始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并改变着整个红旗工业集团的对外姿态。
一场由何维亲自导演、堪称影帝级别的“战略欺骗”,正式拉开了序幕。
最先发生变化的,是何维本人。
在登月归来后的那段短暂的“英雄时刻”之后,何维原本就已经深居简出,现在变得愈发低调。
他以“登月航行对身体造成了超出预期的负荷,需要长期静养”为由,彻底从所有公开的商业活动和媒体视线中消失了。
他甚至解散了自己那个小规模的、负责对外形象维护的公关团队,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个曾经激情澎湃、仰望星空的开拓者,似乎已经被那趟伟大的远征,耗尽了所有的精力与热情,选择“回归家庭”,安享他那富可敌国的财富。
紧接着,这种“退烧”的氛围,开始向整个红旗航天板块蔓延。
集团的高管们,在何维的授意下,开始在各种非正式的商业论坛和财经峰会上,有意无意地“抱怨”和“诉苦”。
“我们成功登月了,这很了不起。”一位副总裁在面对记者关于后续计划的提问时,故作疲惫地揉着太阳穴,苦笑道,“但大家可能不清楚,为了这次成功,我们烧掉了多少钱。‘探索者一号’和配套系统的研发费用,几乎掏空了我们航天板块过去两年的全部利润。老实说,这是一次商业上非常不划算的行为,它带来的品牌价值,远不足以弥补其巨大的开销。”
另一位负责商业运营的高管,则在一次闭门投资人会议上,更为直白地“透露”:“我们对‘静海资源地图’进行了初步的商业价值评估,结果并不理想。氦-3的开采和运输成本,在未来二十年内,都不具备商业上的可行性。我们集团董事会目前对于进一步的月球开发,持非常审慎,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这些精心设计、半真半假的言论,通过那些嗅觉灵敏的财经媒体,迅速发酵、传播,逐渐在全世界的认知中,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印象。
红旗集团的商业登月,是一场伟大的、但却也是一次性的“胜利烟花”。
他们,已经被这次豪赌,耗尽了财力和动力。
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太空巨兽,现在正因为“消化不良”,而不得不舔舐伤口,战略收缩。
这种论调,对于那些早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以“自由天空联盟”为首的对手们来说,不啻于天降甘霖,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捷报”。
ULA的CEO哈里森·斯科特,在一次面向公司内部的讲话中,幸灾乐祸地宣称:“我就说过!航天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中国人用他们不计成本的疯狂冲刺,赢得了短暂的喝彩,但现在,他们已经力竭了!而我们,凭借我们稳健的步伐和深厚的底蕴,将最终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西方媒体更是大肆宣扬“商业登月泡沫正式破裂”、“何维终于向残酷的商业现实低头”等论调。
重新找回了那份久违的自信与傲慢。
在这种全球性的“看衰”和“唱衰”的大背景下,红旗集团也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印证”了这些猜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何维“病愈”复出,但复出的首秀,并非是在文昌航天基地,而是在集团总部,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回归地球,聚焦未来”的全新战略发布会。
发布会上,他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但谈论的内容,却与“星辰大海”没有了任何关系。
他高调宣布,红旗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重心,将全面转向地球内部。他亲自发布了“红旗通用人工智能·‘墨子’计划”,宣布将投入千亿资金。
紧接着,他又推出了“红旗生命科学·‘神农’计划”,目标是在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整场发布会,他妙语连珠,激情澎湃地阐述着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那数以万亿计的庞大市场,描绘着一个没有疾病、由AI服务的“人间天国”的美好未来。
他闭口不提“月球”,闭口不提“祝融探月”,仿佛那段荣耀的历史,已经被他彻底遗忘。
这个180度的、华丽的战略大转身,彻底麻痹了所有人。
对手们弹冠相庆,认为那个曾经最可怕的“疯子”,终于回归为了一个可以被理解、也可以被预测的、“理性”的商人。
全世界的目光,也随之从那片遥远的星空,重新聚焦回了地球上这场更加现实、也更加熟悉的AI与生物科技的全新商业战争上。
没有人再关心,红旗航天那依旧在每月准时发射的“太空出租车”了。
在所有人眼中,那已经沦为了红旗集团一个边缘化的、仅仅为了维持现有合同而存在的“遗产”业务。
……
然而,表象之下,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太空挖掘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