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刚赚来的六百零五文铜钱,爹把钱袋紧紧攥在怀里,三人往米铺走去,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不少。刚到米铺门口,就闻见一股淡淡的米香,掌柜的正趴在柜台上拨算盘,见他们进来,立刻笑着起身:“几位想买点啥?精米糙米杂粮都有。”
“精米和糙米各什么价?”大伯往前凑了凑,声音里带着几分谨慎。“精米十文一斤,糙米五文一斤,都是新米,放心。”掌柜的边说边掀开米缸盖子,白花花的精米和颗粒饱满的糙米露了出来,还泛着自然的光泽。
大伯和爹对视一眼,心里飞快盘算着:家里老人孩子许久没沾过细粮,得买点精米改善伙食,但糙米饭便宜还顶饱。咬咬牙说道:“赖三十斤糙米,再称五斤精米。”爹拍了板,大伯也点头附和:“对,给爹娘和娃们煮点精米粥喝。”
掌柜的麻利地用木斗量米,三十斤糙米装了两大布袋,五斤精米单独装了个小袋,算下来正好二百文——糙米一百五十文,精米五十文。爹数出铜钱递过去,拎起米袋试了试重量,沉甸甸的,三人都心里踏实极了。
出了米铺,姜华拎着特意留的一小筐竹笋和竹荪,说要去小姑家的杂货铺:“她那儿东西实在,还能便宜点。”
小姑父见他们来,老远就迎出来,看到筐里的山货,笑着打趣:“大哥,二哥,这是卖山货赚着钱了?还给我们带这么多东西。”
“自家挖的,不值什么钱。”大伯笑着摆手,爹直奔主题:“称一斤盐巴,再来半斤酱油。”
小姑父应着,从货架上拿下粗盐和陶瓶装好酱油,掂量着称好,又从罐子里舀了一斤红糖,用油纸包好递过来:“盐和酱油算你四十文,这红糖是送的,给家里女眷补补身子。”
大伯和爹连忙推辞,小姑父却硬塞给他们:“一家人客气啥!”最后只花了五十文,比外头便宜了十文,姜月妍偷偷吐舌头,觉得小姑父太实在了。
接下来便直奔是猪肉档,离着老远就听见屠夫的吆喝声。大伯走到案板前,盯着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咽了口唾沫:“给我割一斤五花肉,晚上回去炖笋吃。”屠夫挥刀就切,“啪”地一声放在秤上:“正好一斤,二十五文。”
瞥见旁边堆着的猪板油,姜华想起出门前老娘交代家里油罐已经见底了,便问道:“板油多少钱一斤?”“二十五文一斤,熬出来的油香得很。”屠夫笑着说。
姜华咬咬牙:“来两斤!”两斤板油五十文,装在油纸里油汪汪的。
姜月妍盯着案板旁堆着的骨头,想起阿奶总说腿酸,小声问屠夫:“大叔,这骨头怎么卖呀?”屠夫看她一眼,笑道:“小姑娘眼光好,这骨头看着没肉,但是加点萝卜熬汤也是味道相当好,五文钱一根便宜卖了。”她立刻转头看向自己爹,眼睛亮晶晶的。她爹心领神会,笑着点头:“那来两根。”
屠夫称好骨头,又指了指旁边的猪内脏下水:“这下水干净得很,十文钱一大包,回去焯焯水炒着吃,香得很!”
姜月妍想起来酸辣猪肝,红烧肥肠口水都留下来了,想到下水这么便宜,立马让她爹买下来。
猪肉档这一趟,五花肉二十五文、板油五十文、骨头十文、下水十文,总共九十五文,大伯数钱时手都是颤抖的,家里过年都没这么大手大脚的买肉吃。
路过街口的包子铺,刚出锅的肉包子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姜月妍馋得直咽口水,脚步都慢了下来。大伯看在眼里,笑着拍了拍她的头:“走,买几个包子当午饭!”
掌柜的麻利地递过三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六文钱,一人一个。姜月妍捧着温热的包子,咬了一小口,油汁瞬间溢出来,香得她眯起了眼睛。
临走前,姜月妍瞥见街边小贩在卖红头绳,红彤彤的缠着纸轴,忍不住停下脚步。最后她老爹发话给家里的三个女娃一人买了一根。小贩拿起三根递过来,算三文钱。姜月妍摸着柔软的红头绳,心里甜滋滋的。
找了个阴凉处歇脚,姜老实掏出钱袋算账:米铺二百文,杂货铺五十文,猪肉档九十五文,包子六文,红头绳三文,加起来总共花了三百五十四文。
“咱总共赚了六百零五文,还剩二百五十一文。”姜华把剩下的铜钱仔细收好,大伯和姜月妍听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趟赶集,真是满载而归!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