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余韵尚未散尽,三日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便成了新朝权力格局定鼎的关键时刻。太极殿内,气氛比登基那天更加凝重几分。百官屏息凝神,目光都聚焦在御阶之上那方传国玉玺,以及端坐其后、冕旒蔽面的新帝刘昊身上。今日,是论功行赏,划定新朝班底的日子。空气里弥漫着期待、紧张,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
司礼太监展开手中明黄色的绢帛,尖亮的嗓音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念出的每一个名字,每一次升迁,都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赖文武百官、将士用命,始有今日……特论功行赏,以定国基……”
首功之臣,毫无悬念。戏志才授丞相,总领朝政,封郧侯;郭嘉授军师将军,掌枢密院,参赞军机,封颖乡侯。两位最早的从龙之臣,一跃成为新朝文官体系的顶峰。当名字念出时,百官中并未有太多惊讶,唯有几位河北旧臣,嘴角微微抽动,却也不敢多言。
紧接着,武将们的封赏更是引得众人侧目。张辽授卫将军,封晋阳侯,俨然武将之首;徐晃授车骑将军,封杨县侯;高顺授骠骑将军,封高陵侯……皆是显赫官职与厚禄封赏。
轮到熊山时,司礼太监顿了顿,似乎确认了一下,才高声念道:“熊山,授镇军大将军,封……关内侯!”
“臣……呃,末将谢陛下隆恩!”熊山出列,声如洪钟,抱拳行礼的动作依旧带着行伍的粗豪。他退回班列,忍不住偷偷捅了捅身旁的张辽,压低嗓门:“文远,这镇军大将军……是干啥的?比卫将军大还是小?”
张辽目不斜视,嘴唇微动,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品轶相近,掌京城及周边戍卫,位高权重。陛下这是把身家性命交给你了,蠢熊!”
熊山恍然大悟,蒲扇般的大手挠了挠头盔,嘿嘿低笑:“守家的啊?那挺好,不用跑远路,还能看着陛下。” 他对自己只是个关内侯(地位低于县侯)倒浑不在意,反正有官当、有仗打、有肉吃就行。
这番小动作自然逃不过刘昊的“洞察之眼”,他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这头憨熊,还是这般心性,倒是让人放心。
封赏继续进行,覆盖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功到政绩的各级官员。归附的河北名士审配、沮授等被授予九卿要职,显露出新帝笼络士族、稳定河北的意图。一些在屯田、治政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中下层官吏也得到了破格提拔,引得不少寒门出身官员面露振奋之色。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满意。一些自诩功劳不小的原刘昊嫡系将领,见后来归顺者如高览等人也位高权重,心中不免有些嘀咕。更有几位资历颇老的文臣,见丞相、九卿等要职大多被早期核心圈子和河北名士占据,自己只得了些虚衔或地方官职,脸上虽然强装恭敬,眼神深处却藏着失落与不甘。
郭嘉站在文官前列,裹着狐裘,看似慵懒,实则将台下众臣的神色尽收眼底。他微微侧头,对身旁因咳嗽而脸色泛红的戏志才低语:“志才兄,瞧见没,那边几位,脸拉得比驴还长。这‘共富贵’,可比‘共患难’难多了。”
戏志才以袖掩口,低咳两声,淡淡道:“人心不足,古之常理。陛下如此封赏,已是兼顾平衡。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你我之时。” 他指的是新政的推行,必然会触动更多人的利益。
这时,封赏到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环节——对特殊人才的擢升。墨家当代钜子,那位曾献上改良弩机、帮助建设邺城防御的女匠宗,被授予“将作大匠”,秩中二千石,专司器械制造、城池营造。此任命一出,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女子为高官,虽非首例,但在重视礼法的朝堂上,仍是异数。
更让人惊讶的是侯吉的封赏。这位最早追随刘昊、负责后勤辎重、以“抠门”着称的老兵,被任命为“大司农丞”,协助管理国家财政、粮秣物资。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和官职时,侯吉差点没站稳,腿一软,幸好旁边的人扶了一把。他出列谢恩的声音都变了调,回到班列后,整个人还晕乎乎的,嘴里不停念叨:“大司农丞……管……管钱粮……娘的,这下可真是老鼠掉进米缸里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那个磨得发亮的旧算盘,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给陛下省钱了,那眼神,活像守财奴看到了金山。
熊山瞧见侯吉那副模样,忍不住瓮声瓮气地嘲笑:“老侯,看你那点出息!以后找你批条子领军饷,可别给俺老熊穿小鞋!”
侯吉立刻回过神来,瞪了熊山一眼,压低声音:“熊瞎子,公是公,私是私!想多领一颗粮食,都得有陛下的手谕和俺的算盘珠子点头!” 两人这隔空斗嘴,冲淡了些许朝堂的严肃气氛,连御座上的刘昊都微微摇头。
冗长的封赏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终于接近尾声。大部分官员都得到了相应的晋升或赏赐,殿内的气氛缓和了不少,充满了新朝伊始的勃勃生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悍魏:从边军开始,朕一统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悍魏:从边军开始,朕一统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