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晌午,日头正暖,金色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林邑川蹲在工坊檐下给新雕的莲蓬摆件上蜡,蜂蜡融化的清香混着木屑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忽闻木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节奏轻快却带着几分疲惫,抬头便见个外镇少年扒着门框往里瞧,眼睛像藏着星光般亮晶晶的。
少年身着粗布短打,洗得发白的布料上打了好几块补丁,腰间别着柄半旧的油纸伞,鞋面沾着些青石板的碎屑和黄泥点,显然是赶了许久的路。
“哥,这莲蓬雕得真水灵!” 少年眼睛发亮,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门,指尖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莲蓬上的露珠纹理,仿佛怕碰碎了这精致的景致,“俺娘最爱莲花,说莲花能清心火。这摆件多少钱?俺想买个给俺娘带回去。”
林邑川直起腰,用棉纱擦了擦手上的蜡油,目光温和地打量着少年:“客官眼光好,这是用洞庭湖的湘妃竹刻的,竹纹里带着天然的水色,十文钱一个。”
他留意到少年袖口的补丁针脚细密,看得出缝补之人的用心,想来家境并不宽裕。
“给俺来三个!” 少年爽快地摸出个布钱袋,袋口的绳子磨得发亮,倒出一堆铜板,有大有小,显然是攒了许久。
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眼睛更亮了些:“对了哥,俺在青木城时看见万武武馆贴了告示,一年学费十两银子呢!你这么大的小伙子,身手看着就利落,不去试试?听闻那里的师傅特别厉害,教的都是真功夫。”
他蹲下身翻看博古架上的小物件,指尖轻轻划过一尊憨态可掬的抱桃小猴,眼神里满是喜爱。
正在后院劈柴的林父听到对话,隔着窗棂笑了笑,斧头带着风声落下,稳稳嵌进木桩,木屑纷飞:“庄稼把式练着踏实,舞刀弄枪的事儿,咱老百姓不想掺和。安稳过日子比啥都强。”
他的声音里带着久经岁月的沉稳。
少年点点头,目光忽然被墙上的山水木雕吸引:“这山刻得真险,云雾缭绕的,像俺老家的雾灵山!对了哥,你这木雕能驱邪不?俺村里总闹黄鼠狼,夜里老偷鸡,俺娘都愁坏了......” 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林邑川摇头,将包好的三个莲蓬摆件递过去:“就是个手艺活儿,图个好看吉利。客官要驱邪,得去城隍庙请符,那里的道长有真本事。”
“也是。” 少年接过摆件,又把那只小猴木雕也塞进怀里,像是怕被人抢走似的,“俺就是图个好看。这小猴给俺妹妹,她准保喜欢得紧,她最爱这些小玩意儿了。”
他付完钱转身时,油纸伞上的流苏晃了晃,露出内侧用银线绣的 “平安” 二字 —— 是木灵国西南山村的常见纹样,质朴而真诚。
暮色漫进工坊时,林邑川数着铜板,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钱堆上,泛着温暖的光泽。忽然,他在少年给的钱里发现一枚刻着竹节的铜钱,纹路清晰,透着股灵气。
他摩挲着币面纹路,想起少年说的雾灵山,想起那枚带着乡土气息的铜钱,嘴角不禁扬起抹轻笑。这世间的缘分,有时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
“瞅着挺实诚的孩子。” 林母端来凉茶,杯壁上凝着水珠,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买个木雕还惦记着家里人,又是娘又是妹妹的,是个孝顺孩子。”
林邑川点头,将那枚竹节铜钱仔细收进抽屉的小匣子里:“是啊,就是个寻常客人,带着一身乡土气,倒也亲切。”
他望向窗外,老槐树的影子在青石板上拉得很长,晃成温柔的弧,偶有蝉鸣跌落,惊起檐下筑巢的燕子,叽叽喳喳地飞绕着。
工坊内,新雕的莲蓬摆件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竹纹里的水色仿佛活了过来;
小猴木雕抱着的寿桃纹路清晰,仿佛下一刻就会滴出蜜来。没有灵纹,没有暗语,只有木屑的清香混着淡淡的茶香,在日渐漫长的夏日里,织成一片寻常而安稳的光阴。
晚饭时,灵植炖兽骨的香气氤氲在竹筷间,暖融融的。
林父夹起块酥烂的兽骨,却没急着入口,指节轻轻敲了敲粗陶碗沿,发出沉闷的声响:“今日工坊来了几个外乡人,都说起武馆招生的事。我琢磨着,自己摸索修炼不如系统学习,一年时间能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多门道,而且万武武馆背靠青木城,密地财富充裕,花费这点钱学武不足为惜。你去试试?”
林母也点头同意,往儿子碗里添了块肉:“你爹说得对,有机会学真本事总是好的。”
粗陶碗里的灵植汤还冒着热气,林邑川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抬头望向父母,眼神里带着思索:“家里密地里的银钱足够我们家的生活了,你们也不用那么辛苦操劳工坊的事。”
他指腹摩挲着碗沿,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 “双鹿衔芝” 木雕,那是他刚学雕刻时的作品,“想来那儿的武馆教正统炼体术,比我跟着手札自己琢磨强,能少走很多弯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人的仙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命人的仙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