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簿仪仗,壮观即可,不必过于奢靡,省下钱财,可用于民生。”
“乐章……要好听,要大气,但也要让百姓听着觉出喜庆兴旺,莫要全是古调,曲高和寡。”
他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既尊重礼法,又注重实效和观感,让崔浩等人执行起来方向更加明确。
整个礼部和大常寺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工坊,在古籍与现实、理想与时间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官员们食不定时,夜不安寝,眼睛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因为他们深知,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件足以名垂青史的大事,他们正在为一个大一统的新王朝,制定最初的、也是最庄严的行为规范与视觉符号。
每一个细节的敲定,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和反复的推敲。从皇帝玉玺的尺寸材质,到卫士甲胄上的纹饰;从祭天时燔烧牺牲的品种,到朝贺时百官叩拜的节奏次数……无一不在反复斟酌之中。
古老的礼制被从故纸堆中请出,拂去岁月的尘埃,与新朝的活力和皇帝的意志相结合,重新焕发出生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整合与复兴。
随着一份份最终确定的仪注图样被快马加鞭送往将作监、织造府、乐府等部门,长安城的能工巧匠们也随之忙碌起来。织机昼夜不息,锻造炉火通红,刻刀起落不停……
一场承载着天命、凝聚着人心、象征着新旧交替的盛大典礼,就在这繁忙、焦灼而又充满创造力的过程中,一点点地从纸面的规划,变为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现实。新朝的气象,首先便在这极致的礼仪追求中,初露端倪。
喜欢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