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秋天,在连绵的阴雨与短暂的晴空间反复横跳,像极了贾长安此刻的心境——在希望与压力之间起伏。艺术节文创项目的招标截止日期日益临近,团队的气氛也绷紧到了极点。
秦望舒带领的方案小组已经完成了初稿,厚厚的一摞文件,凝聚了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方案不仅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皮影、木版年画等非遗元素进行现代化设计,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可体验的文创”概念,计划在艺术节现场设置互动工作坊,让游客亲手参与简单的皮影制作或年画拓印,深度感受匠心魅力。专业性、文化性和互动性都无可挑剔。
然而,对手的信息也不断传来。天艺传媒果然实力雄厚,据说请了国内顶尖的设计团队操刀,方案主打“科技+文创”,强调声光电的炫酷效果和线上AR互动,预算高昂,场面宏大。而文化局那位郑处长,似乎对天艺这种能快速带来“视觉冲击”和“政绩亮点”的方案更感兴趣,几次非正式沟通中,都对秦望舒他们强调的“文化深度”反应平淡。
“我们的优势在于独特性和真情实感,他们的优势在于财大气粗和场面效应。”秦望舒在内部讨论会上冷静分析,“招标评审是综合打分,除了方案本身,企业资质、过往业绩、现场陈述都很重要。我们在资质和业绩上不占优,必须在方案和陈述上做到极致,打动其他评审。”
贾长安点头认同。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他让赵安邦继续留意天艺和“墨韵坊”的任何风吹草动,自己则和秦望舒一遍遍地打磨陈述稿,模拟答辩问题。
招标会的前一天晚上,贾长安在“归处”的房间里反复练习陈述,直到嗓音都有些沙哑。苏青瓷端着一碗润喉的冰糖炖梨进来,轻轻放在桌上。
“别太紧张,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她看着他疲惫的脸,轻声安慰。
贾长安放下稿子,揉了揉太阳穴:“说不紧张是假的。这次机会太重要了,不仅关乎项目,更是一种证明。” 证明他选择的路是对的,证明他能在西安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苏青瓷走到他身后,双手轻轻放在他的太阳穴上,用指腹不轻不重地揉按着。她的指尖微凉,带着一丝淡淡的馨香,力道恰到好处,让贾长安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了不少。
他闭上眼,享受这难得的静谧和温柔。窗外,是西安老城区的万家灯火,远处钟楼的轮廓在夜色中清晰可见。明天,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在钟楼附近的文化局会议中心举行。
“不管结果如何,”苏青瓷的声音在耳边轻柔响起,“你为之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我和……‘归处’,都会一直在这里。”
她没有说“我等你”,但话语中的含义,贾长安听得明白。他心中一暖,伸手覆盖住她正在按摩的手,紧紧握了一下。“谢谢。”千言万语,化作这两个字。
第二天,文化局会议中心门口气氛凝重。各家参与投标的公司代表陆续到场,无不衣着光鲜,神情严肃。天艺传媒的人果然阵势很大,由一位气场强大的女副总带队,团队成员个个精英范儿十足。贾长安看到了刘明,他作为“墨韵坊”的代表也来了,虽然公司规模小,但似乎搭上了某个本地企业的联合体,眼神躲闪,不敢与贾长安对视。
贾长安、秦望舒和团队的一位设计师一起入场。秦望舒一身利落的深色西装套裙,知性干练;贾长安则是沉稳的商务休闲装,眼神坚定。相比之下,他们的团队显得低调许多,但自有一股不容小觑的沉稳气度。
抽签结果,他们排在中间偏后的顺序陈述,天艺传媒则压轴出场。这不算好签,但也不坏。坐在等候区,能听到前面几家公司的陈述片段,大多中规中矩,缺乏亮点。
终于轮到他们。贾长安和秦望舒对视一眼,互相鼓励地点点头,一起走上陈述席。
评审席上坐着七八位专家和领导,居中那位面色严肃、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正是郑处长。贾长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开始了陈述。
他负责整体介绍和项目理念,声音沉稳有力,逻辑清晰。他从自己与“德庆班”的结缘讲起,谈到对非遗传承困境的思考,再引出项目的初心和愿景——“不是简单的符号挪用,而是深度的价值转化和情感连接”。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诚的讲述,却格外能打动人。
接着,秦望舒接棒,用她考古学者特有的严谨和条理,详细阐释方案的文化内核、设计思路和可行性分析。她引经据典,数据翔实,将专业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讲到互动体验环节的设计时,几位评审明显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陈述完毕,进入答辩环节。问题果然犀利而实际。有评审问预算控制,有问风险应对,有问长期运营计划。贾长安和秦望舒分工合作,应对自如,回答既体现了对项目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务实的态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归处是长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归处是长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