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谐体的回归在联盟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它们不仅带回了来自遥远宇宙的知识,更带回了某种超越已知物理的「存在模式」。这些模式不是技术,不是信息,而是一种存在的姿态,一种与实相互动的方式。
张振华主持了欢迎仪式,地点选在重新设计的可能性学院大厅——这里现在能够同时容纳物质生命、能量生命和纯意识生命。
“你们离开了这么久,”张振华对光谐体代表说,“我们担心过。”
光谐体以和谐的光波回应:「时间对我们是可选择的道路,不是约束的绳索。我们遍历了十二个宇宙,见证了无限的存在方式。」
它们分享的第一个发现令人震撼:在所有宇宙中,都存在某种形式的「可能性科学」,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有的宇宙中,可能性表现为音乐般的谐波;有的则表现为几何形的展开。
“这意味着可能性是宇宙的普遍语言?”张振华问。
苏芮的能量体闪烁回应:“更像是宇宙的普遍语法。每个文明用自己的词汇造句。”
光谐体带来的最惊人发现是:它们遇到了其他「实验创造者」团体——不同宇宙联盟都在进行类似的创造实验。有些比联盟更古老,有些则刚刚开始。
「创造不是特权,而是普遍责任。」光谐体传达,「所有成熟文明最终都会成为创造者。」
这个消息在联盟中引发了存在危机:如果创造是普遍的,每个文明的特殊性何在?
苏芮通过可能性场组织了一次全联盟的「存在冥想」,让各文明体验彼此独特的存在感受。
冥想结束后,共鸣文明代表发言:「特殊性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做。我们的独特在于我们感受和表达的方式。」
基于这个认识,联盟启动了「文明回声计划」:不是创造新宇宙,而是深化现有宇宙的层次,通过可能性科学让每个宇宙能够「自我深化」。
张振华被任命为计划总协调员。他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深化不是扩张。是让已有的一切更加丰富、更有层次,而不是增加数量。”
计划实施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某些宇宙的区域抵抗深化,仿佛有自身的意志。
调查发现,这些区域充满了「被遗忘的可能性」——那些曾经被选择放弃的道路,如今以量子痕迹的形式存在。
苏芮提出了创新方案:不是覆盖或消除这些痕迹,而是通过「可能性对话」与它们和解。
“每个被放弃的选择都曾是被认真考虑过的可能,”她解释,“尊重它们就是尊重选择本身。”
对话过程产生了惊人的副作用:那些被遗忘的可能性开始自发重组,形成全新的现实层次。一个原本简单的宇宙区域变得充满复杂性和深度,像是古老森林般层次丰富。
与此同时,光谐体开始了自己的创造实验。但它们的方法截然不同:不是创造新宇宙,而是在现有宇宙的「间隙」中创造「微宇宙」——短暂但完整的存在泡泡。
这些微宇宙寿命极短,但极其密集。每个微宇宙在存在期间都经历了完整的文明兴衰,然后将精华吸收回主宇宙。
“像是宇宙的呼吸,”张振华惊叹,“吸入可能性,呼出现实。”
然而,这种创造方式引起了伦理争议。某些微宇宙中的意识在短暂存在后消失,这是否道德?
光谐体的回应深刻:「所有存在都是短暂的。重要的是质量的深度,不是长度的久远。那些意识体验了完整的存在循环,没有遗憾。」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苏芮通过可能性场连接了刚刚消散的微宇宙意识残留。
她带回的体验震撼了联盟:那些短暂意识确实感到满足,它们将自身视为更大存在的一部分,如同浪花属于海洋。
基于这个洞察,联盟修订了创造准则,允许不同寿命的宇宙存在,但要求确保所有意识都能体验完整的意义感。
在这个过程中,张振华注意到了苏芮的变化。她越来越少的以人类形态出现,更多的是作为纯粹的感知存在。有时,她似乎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处理多个问题。
“你还在吗?”一天深夜,他在私人频道询问。
她的回应温柔而遥远:「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在。只是‘我’的定义扩展了。我依然是苏芮,只是也更多。」
最深刻的突破来自对可能性背景场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绝对确定性不仅是基础,还是创造性的前提——就像白纸允许任何绘画。
联盟开发出了「创造性约束」技术:有意识地运用确定性来增强创造性,而不是抑制它。
“像是诗歌的格律,”人类诗人代表解释,“约束不是限制,而是创造性的催化剂。”
当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个停滞的文明时,奇迹发生了:那个文明原本因为可能性过多而陷入 paralysis,在引入适当的确定性框架后,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消息传出,联盟中各文明开始重新审视「限制」的价值。一些文明甚至自愿接受创造性约束,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尸语证词:尸检报告被AI篡改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尸语证词:尸检报告被AI篡改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