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被下天牢,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长安城中激起了滔天巨浪。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无人不在议论这桩惊天大案。权倾朝野的陈国公,竟私通吐蕃、谋害亲王?这简直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朝堂之上,更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与侯君集过往甚密者,无不胆战心惊,竭力撇清关系;原本依附东宫的官员,也开始动摇观望;而一些清流言官,则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纷纷上书,要求彻查到底,矛头若隐若现地指向东宫。
吴王府却一反常态地安静下来。李恪深居简出,除了按例入宫探望皇后,几乎不再参与任何公开活动,仿佛那日在朝堂上掀起雷霆风暴的不是他本人。他深知,此刻越是低调,越能彰显其“顾全大局”、“不恋权位”的姿态,也越能让父皇放心。
真正的较量,在看不见的地方激烈进行。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三司会审日夜不休。侯君集起初还百般抵赖,咆哮公堂,但在那名被活捉的吐蕃商人、其府中管事的供词、以及那批铁证如山的密信面前,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当审讯官员抛出陇山刺杀、崔府毒茶的细节,并暗示其与东宫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这位沙场老将的心理防线,终于开始崩溃。
他可以不惧生死,但他背后的家族,以及他效忠的太子,却承受不起“勾结外敌、谋害兄弟”这弥天大罪的牵连。
与此同时,东宫的日子更不好过。
李承乾被勒令在东宫“静思己过”,虽未废黜,但与软禁无异。李世民派了最严厉的学士前去“教导”,实则监视。东宫属官被大批更换、审查,往日门庭若市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变得门可罗雀。
巨大的压力、失势的恐惧、以及腿疾带来的痛苦与自卑,让李承乾的性格变得更加暴戾乖张。他在东宫内摔打器物,鞭笞内侍,甚至几次与“教导”他的学士发生激烈冲突。种种不堪的言行,通过特殊渠道,源源不断地传入李世民的耳中。
这一日深夜,两仪殿内烛火通明。
李世民独自站在殿中,面前摆着三司呈报的侯君集案最新卷宗,以及一份份关于太子近日言行的密奏。他脸色疲惫,眼神中充满了失望、愤怒,还有一种深沉的痛苦。
侯君集的罪行已然确凿,其与吐蕃的勾结,虽未直接证据指向刺杀与投毒乃太子指使,但那些资金往来、那些暧昧不清的联系,无不将太子的影子笼罩其中。而太子近期的表现,更是让他这个父亲感到心寒。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内侍监小心翼翼地提醒。
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他走到殿门口,望着夜空中的残月,久久不语。
“朕……是不是做错了?”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对承乾,是不是太过溺爱,反而害了他?对恪儿……是不是太过苛责,逼得他不得不如此?”
帝王心术,在于平衡。他既需要李恪这样的利剑开疆拓土,震慑不臣,又不能让这柄剑过于锋利,伤及国本,甚至反噬自身。他召李恪回京,本意是稍加压制,磨其棱角,使其更堪大用。却没想到,反而激化了矛盾,引出了侯君集这条毒蛇,更将太子逼到了如此境地。
就在李世民心绪纷乱之际,一名浑身浴血、盔甲破损的骑士,被内侍搀扶着,踉跄闯入宫中,带来了一个如同雪上加霜的噩耗!
“陛下!八百里加急!安西急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率大军十万,绕开石堡城防线,自勃律小道突然杀出,突袭我安西腹地!西州、伊州告急!庭州被围!苏定方将军正率军死守,情势万分危急!”
“什么?!”李世民猛地转身,脸上血色尽褪!
松赞干布亲征!十万大军!庭州被围!
安西是他经营多年,用以遏制吐蕃、联通西域的战略要地,更是李恪一手打造的坚固壁垒!若安西有失,不仅此前所有战果付诸东流,吐蕃铁骑便可长驱直入,威胁河西、陇右,大唐西陲将永无宁日!
而此刻,安西最能征善战的统帅李恪,却被他召回长安,深陷朝堂斗争的漩涡!镇守安西的苏定方虽勇,但面对松赞干布亲率的十万大军,又能支撑多久?
一股前所未有的悔恨与焦急涌上李世民心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下了一个极其严重的战略错误!
几乎在同一时间,吴王府。
李恪也收到了王德紧急送来的安西军报。他看着绢帛上那触目惊心的字句,握着军报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中瞬间布满了血丝!
庭州被围!那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那里有他一手建立的格物司分院,有信任他、追随他的将士和百姓,有苏定方、赵崇玼、周钧这些忠勇的部下!
松赞干布!你果然够狠!够隐忍!趁本王不在,发动如此规模的突袭!
一股狂暴的杀意在他胸中翻腾,几乎要破体而出!但他强行压制住了。越是危急,越需要冷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