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新学期正式开课的第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校园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气氛,既有开学伊始的蓬勃朝气,又夹杂着因佳节无法与家人团聚而产生的淡淡思乡愁绪。
教室里很明显,不少同学的眼神里都透着一丝心不在焉,心思早已飞回了远方的家乡,想象着那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
上午的第一、二节课是解剖学。谢老师似乎也体察到了学生们低落的情绪,讲课的语气比平时温和了许多,甚至在课前还简单地说了一句:“同学们,今天是元宵节,虽然不能回家团圆,但我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也要开开心心的,把知识学好!” 这番话语让课堂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第三、四节课是语文课。走进教室的是董老师,一位平日里以严肃、不苟言笑着称的中年教师。
然而今天,董老师一改往日的刻板形象,脸上带着难得的、略显生硬却真诚的笑意。他站上讲台,清了清嗓子,没有立刻翻开课本,而是环视了一圈教室里的学生,缓缓开口:
“同学们,元宵节快乐!”
这突如其来的节日问候让同学们都有些意外,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和交头接耳声。
董老师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我知道,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大家坐在这里,心里可能都在想着老家的灯火,想着家里的汤圆,想着和亲人朋友的热闹。说实话,老师我也一样。”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又理解的微笑,“我家里也有老婆孩子,有从外地回来的亲戚,等着我中午回去吃饭团聚。大过节的,谁不想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待着,非要跑来上课呢?”
这番话引起了台下不少同学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发出会意的轻笑。
“但是,”董老师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本分’。老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无论什么节日,只要到了上课时间,就得站在这个讲台上;而同学们的本分是学习知识,既然开学了,坐在了这个教室里,就要收心养性,认真听讲。过节重要,但恪尽职守、不负光阴更重要。”
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董老师是用这种自嘲和共情的方式,在巧妙地开导大家,要安于当下,履行学生的职责。
这番话语如春风化雨,悄然抚平了许多人内心的躁动和失落。
看着台下同学们若有所悟的神情,董老师满意地点点头。
他显然也感觉到今天直接讲授课本内容效果可能不佳,于是合上了教案,说道:“既然今天是元宵佳节,咱们也轻松一下。课本上的文章先放一放,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我们潮汕大地上的、古代清官为民除害的故事——韩愈治鳄。”
一听要讲故事,而且是与自己家乡相关的名人轶事,同学们立刻来了精神,腰板都挺直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董老师身上。
董老师不紧不慢地讲了起来,他的声音抑扬顿挫,仿佛一位说书先生:
“话说唐朝元和年间,大文学家、政治家韩愈韩文公,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到我们潮城来做刺史。那时的潮城,可不是现在这样,乃是偏远蛮荒的‘烟瘴之地’,环境十分恶劣。韩愈到任后,发现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除了要应对艰苦的自然条件,还要时刻提防一种凶残的猛兽——鳄鱼!”
听到“鳄鱼”二字,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
“那时的潮江,还叫做‘恶溪’,溪中盘踞着无数凶猛的鳄鱼。这些鳄鱼时常上岸,不仅捕食百姓的家畜,甚至伤人性命,搞得沿岸居民人心惶惶,农田荒废,民生凋敝。韩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是又惊又怒,他决心要为潮城百姓除掉这一大害!”
董老师讲到关键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强烈的代入感:“但是,你们想啊,那个年代,没有枪炮,没有现代化的工具,怎么对付这些在水中力大无穷、皮糙肉厚的鳄鱼呢?硬拼肯定是不行的。韩愈苦思冥想,他想到,鳄鱼虽凶,亦是天地生灵,或许可以尝试‘以文治之’?于是,这位大文豪,做出了一件千古流传的奇事——他写下了一篇千古奇文,《祭鳄鱼文》!”
同学们听得入了神,连窗外青龙古庙那边偶尔响起的鞭炮声都仿佛成了故事的背景音。
“韩愈命人准备了猪羊等祭品,来到恶溪边上,设下祭坛,亲自朗读他写的这篇《祭鳄鱼文》。文章中,他先是历数鳄鱼祸害百姓的罪状,义正词严;然后,他代表朝廷和潮城百姓,给鳄鱼下了最后通牒!”
董老师模仿着韩愈的语气,仿佛身临其境,“他命令鳄鱼,必须在七日之内,率领你们的族群,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里去!如果乖乖听话,还可相安无事;如果逾期不走,继续为害乡里,那就别怪他韩愈不客气,将选派优秀的弓箭手和勇士,用强弓毒箭,将你们赶尽杀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