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谪凡
蒲州左邑的山脚下,罢官的姚御史望着三个不成器的后辈,眉头拧成了疙瘩。长子虽年长几岁,却与两个表弟一般顽劣,整日只知斗鸡走狗。姚家世代书香,眼看就要败在这几个混账手里。
明日就送你们进山!姚御史摔碎茶盏,指着条山南麓新建的茅屋,每季考校功课,若不长进——藤条在青石板上抽出一道白痕。三个青年缩着脖子,活像雨淋的鹌鹑。
深山的清晨本该是读书的好时辰。可当长子捧着《春秋》苦读时,两个表弟却在林子里忙活——一个砍竹子做弹弓,一个和泥巴捏人偶。秋考临近,长子急得嘴角起泡:你们真要挨板子吗?两个表弟相视一笑,继续摆弄手中的玩意。
某夜,长子正就着油灯温书,忽觉衣袍后摆被人轻拽。回头只见烛影摇曳,哪有人影?待他转身,那无形之手竟变本加厉,扯得他衣领滑落肩头。窗棂突然洞开,三个绮罗珠翠的少女飘然而入,惊得他险些打翻灯台。
郎君勿惊。为首的少女拾起书简,妾等是天上的织女、婺女、须女三星,特来助君成就功名。话音未落,竹简上的文字竟化作金粉,簌簌落入长子口中。
自此山中气象大变。长子过目成诵,两个表弟也突然开了窍——玩弹弓的能百步穿杨,捏泥巴的竟塑出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当姚御史季考时,见三人文章锦绣、武艺超群,惊得连藤条都掉在了地上。
好景不长。某日姚家来了个白须儒生,盯着三个青年直叹。夜深人静时,老儒指着星空:三星无光,仙缘已现。可这三个蠢材——话音未落,姚御史已冲进厢房,揪着儿子追问山中奇遇。
天机既泄,灾厄立至。当三人被押回茅屋时,少女们冷若冰霜:既违天条,尘缘已尽。灌下一盏青汤,三人又变回懵懂模样。老儒望着重新亮起的星辰叹息:三星仍在人间,怕是落在了河东张家。
后来河东张嘉真一族果然三代将相。而姚家三个傻小子,终日在院子里用竹弓射泥人,嘴里还念叨着些谁也听不懂的星宿名字。
三星谪凡,运数天定。那盏忘却前尘的青汤,未尝不是慈悲。世人总道勤能补拙,却不知有些机缘如露如电,强求不得。倒是张家从不求仙访道,反得了三星照命——可见命运这东西,越是踮脚去够,越容易打翻琉璃灯。
2青缘仙契
广陵城的深巷里,住着个叫赵旭的年轻人。他生得俊秀,性子却孤僻,整日只爱读《黄庭经》,谈玄论道。旁人都说这后生怕是要修仙修傻了,他却浑不在意,在竹林边搭了间草庐,只留两个老仆伺候。
某个梅雨夜,赵旭梦见窗棂外立着个青衣少女,鬓边玉簪沾着夜露,正冲他笑。醒来时,枕上竟真有一片水痕。他心头一动,对着虚空作揖:“若是仙灵,何不现身一见?”
三更时分,窗外忽然传来细碎笑声。赵旭挑灯一看,月光里浮动着幽兰香气。帘子无风自卷,走进个十五六岁的女郎——雾绡衣裳薄如蝉翼,鞋尖珍珠照得满室生辉。他慌忙下拜,女郎却噗嗤笑了:“我叫青童,是天上的小仙娥,因动了凡心被罚下界。见你品性清雅,特来相陪。”
赵旭疑在梦中,却见青童袖中抖落几枚蟠桃,咬一口,甜香直透骨髓。当夜红烛高烧,青童的肌肤比月光还皎洁。天将亮时,忽听窗外有人娇呼:“青夫人!”赵旭正要应声,青童急掩他口:“是嫦娥姐姐,莫理她。”话音未落,一位踏着云车的仙女已飘然入户,凤冠上明珠晃得人眼花:“好个青童,私会情郎也不叫我!”
从此每隔三五夜,便有仙乐自檐角飘来。赵旭闭门谢客,日日焚香洒扫。青童来时总带着奇珍——琉璃盏盛着千年玉髓,水晶盘托着昆仑雪莲。最奇的是天乐:笙箫声悬在梁间不肯落地,青童解释:“你未列仙班,只能垂听。”
一年后的上元夜,青童忽然泪落如珠:“奴仆偷卖了你赠的琉璃珠,天机已泄……”话音未落,窗外雷声大作。她匆匆留下五卷《仙枢龙席隐诀》,登云车而去。赵旭追出门外,只见星垂平野,哪还有仙人踪迹?
后来有人说在益州见过他,容颜如旧,在市井卖些古怪玩意儿。也有人说他已尸解成仙——毕竟那草庐里,至今还飘着若有若无的兰花香。
青缘仙契,一念千年。凡人总道长生是吞金丹、饮玉露,却不知真正的仙缘,原在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贪嗔。你看那赵旭,若当初没藏住琉璃珠,或许真能携美同登紫府。可天意如刀,偏要斩断最甜的梦,才叫人懂得:有些相逢,本就是劫。
3井底仙缘
贞元年间,虞卿里有个小姑娘在井边剖鱼。银鳞一闪,鱼儿蹦回井中,她探身去捞,竟跟着跌入幽暗的井底。
没有预想的疼痛,反被一双温暖的手接住。睁眼时已在洞天福地——白玉回廊连着琉璃厅堂,正中坐着位满头珠翠的老夫人。领路的老者笑道:快拜见阿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