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冬日,天空是一种洗练过的灰蓝。EAST(东方超环)实验室巨大的穹顶下,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弱的、近乎无声的嗡鸣,那是强大磁场和超导线圈共同构建的、束缚人造太阳的牢笼所发出的低语。控制大厅灯火通明,无数块屏幕闪烁着复杂的数据流和曲线图,映照着每一张屏息凝神的脸庞。
李玄策站在主控台后方,一身深色的便装,身形挺拔如松,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眼前冰冷的钢铁装置,看到那核心处炽烈翻腾、渴望挣脱束缚的等离子体火焰。作为国家智囊团首席顾问,他深知这项实验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能源的突破,更关乎人类在困境中寻求光明未来的决心。方清墨站在他身旁,中科院院士的风采内敛而沉静,她的目光更多聚焦在实时显示的磁场稳定度参数上,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轻点着控制台边缘,那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他们的儿子,李天枢,这个刚满十九岁却已展现出惊人预知天赋的少年,此刻正安静地坐在一张临时加放的椅子上,膝盖上放着一个略显陈旧的、缩小版的托卡马克装置模型。他微微闭着眼,长长的睫毛在脸颊投下浅浅的阴影,似乎在感受着什么,又像是在积蓄某种力量。大厅里气氛凝重,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目标是史无前例的——将等离子体约束运行时间突破一千秒大关。
“磁场参数稳定,真空度达标,加热系统预热完成。”操作员清晰冷静的报告声在寂静中格外响亮。
“注入启动!”首席工程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巨大的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电流的曲线陡然跃升,核心温度的数字疯狂跳动。那无形的“人造太阳”在磁场编织的牢笼中诞生了,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却足以熔毁一切物质的光芒。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如同沉重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屏幕上显示的数字:300秒… 500秒… 700秒…
就在运行时间指向850秒的关键时刻,主监控屏上突然亮起刺眼的红色警报!代表等离子体边缘稳定性的曲线剧烈波动,发出尖锐的蜂鸣。
“边缘局域模扰动!有破裂风险!”工程师的声音瞬间拔高,带着惊恐。
控制大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主控台。李玄策眉头微蹙,但眼神依旧沉静,他迅速扫过相关数据。方清墨立刻俯身,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磁场形态的实时三维模型,大脑飞速运转着可能的干预方案。首席工程师额头渗出汗珠,手指悬在紧急停机按钮上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闭目凝神的天枢突然睁开了眼睛。那双清澈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星辰明灭。他没有看屏幕,反而低头看向自己膝盖上的模型。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了一根细细的、红色的生日蜡烛——那是昨天他提前为自己即将到来的“事业”点燃的第一根烛火时特意留下的一小截。蜡烛很短,红色的蜡身有些融化过的痕迹。
在众人愕然的目光中,天枢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没有理会那些闪烁的警报和工程师们焦急的低呼。他的动作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和超越年龄的庄重。他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将那截短短的、带着他体温的红蜡烛,轻轻插进了托卡马克模型顶端预留的、象征性的点火口。
“爸,妈,”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警报的蜂鸣,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又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百万点烛光,才能聚成真正的太阳。我们……还差这一点心火。”
他的话音刚落,仿佛是为了印证这稚嫩却充满力量的话语,控制大厅的灯光猛地闪烁了一下。紧接着,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模型顶端那截小小的蜡烛,在没有任何明火点燃的情况下,顶端竟“嗤”地一声,自行燃起了一簇小小的、近乎透明的蓝色火苗!火苗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静静地燃烧着。
与此同时,主监控屏上那代表破裂风险的红色警报,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抹去!剧烈波动的曲线奇迹般地恢复了平稳,甚至比之前更加稳定!运行时间数字平稳地跳过900秒,坚定地向1000秒迈进!
“这……这是怎么回事?”首席工程师张大了嘴,难以置信地看着模型上的烛火,又看看恢复正常的屏幕。
方清墨最先反应过来,她敏锐的目光捕捉到烛火燃烧时,模型内部磁场模拟图发生了一种难以用现有物理模型解释的微妙共振。“天枢……你做了什么?”她的声音带着震惊和探究。
天枢摇摇头,目光依旧专注地看着那簇小小的蓝色火焰:“不是我做的,是它们……是那些传递过沙袋的手,是那些在洪水里点燃的篝火……它们都记得。”他的话语如同呓语,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朦胧感。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更加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簇小小的蓝色烛火,焰心之中,光影开始扭曲、变幻。渐渐地,一幅清晰的动态画面在火焰中浮现出来:那是1998年,九江抗洪抢险的现场!瓢泼大雨中,泥泞不堪的大堤上,无数军民肩并肩,手递手,组成了一条条蜿蜒的人链,奋力传递着沉重的沙袋。画面中,一双双沾满泥水、青筋暴起的手,充满了力量与不屈,每一次传递都带着生命的重量和守护的决心。汗水、雨水、泥水混在一起,从他们刚毅的脸庞滑落。画面无声,却仿佛能听到震天的号子声和洪水的咆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