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合院的屋檐,悄然挂上了薄薄一层晶莹的霜花。冬日的暮色来得早,刚过下午五点,天光就沉甸甸地压了下来,将青灰色的砖墙和院中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槐树染成一片静谧的暗蓝。寒风掠过瓦楞,发出细微的呜咽,却穿不透正房里弥漫开的那团融融暖意。
堂屋中央,一只紫铜炭盆烧得正旺,通红的银炭噼啪作响,不时迸出几点细碎的金星,如同暗夜里悄然绽放的微型焰火。暖红的光晕跳跃着,温柔地涂抹在围坐其旁的五张脸庞上,也蒸腾起铁架上一壶老普洱氤氲的茶香。那香气醇厚、温润,带着岁月的沉淀,与炭火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无声地熨帖着岁末的疲惫与喧嚣。
李长庚靠在一张铺了厚厚棉垫的藤椅上,手里摩挲着一个磨得发亮的旧烟斗——那是他漂泊异国时唯一的慰藉。炉火映着他饱经风霜却依旧清亮的眼睛,目光扫过围坐的儿孙,最终落在跳跃的火苗上,仿佛那里面也燃烧着他不曾熄灭的科学之火。“这一年啊,”他声音不高,带着学者特有的沉静,“像在湍急的江流里行船,礁石暗涌不断,可我们这艘船,龙骨够硬,风帆也正。” 他想起年初贸易谈判桌上无形的硝烟,想起芯片领域那场没有退路的“榫卯攻坚”,想起香港街头那段令人揪心的日子,也想起“胖五”刺破苍穹时那令人热血沸腾的轰鸣。
“爸说得对。” 方清墨坐在丈夫李玄策身边,膝上搭着一条素雅的羊毛毯。她刚放下手中的茶杯,白瓷杯沿还留着一抹淡红的水痕。她望向李长庚,又看看身边的丈夫和儿女,眼神温柔而坚定。“风浪再大,只要舵稳心齐,总能驶过去。‘胖五’那枚新材料的测试数据回传时,我手心都是汗,可看到它在极限环境里稳稳当当,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筋骨。” 她的话语里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形容,却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踏实感,仿佛那新型耐高温材料不仅包裹着火箭,也包裹着这个家、这个国在惊涛骇浪中的核心。
李念墨盘腿坐在厚实的地毯上,背靠着母亲的膝头,手里捧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并非代码,而是一张张精心挑选的照片:澳门回归庆典上绚烂的烟花、香港社区青年活动中心里那个笨拙写“和”字的青年侧影、芯片联合攻关中心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绿色信号灯……她的指尖划过屏幕,停留在“胖五”腾空而起的壮观画面上。“我们做的系统,就像给这大船装上了更灵敏的罗盘和舵轮,” 她抬起头,年轻的脸庞在火光下熠熠生辉,带着一种初生牛犊的锐气与自豪,“虽然外面风急浪高,但船里的人,知道方向在哪,心里就稳。” 她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家人心中漾开理解的涟漪。
李天枢整个人几乎蜷缩在爷爷李长庚的藤椅旁,裹着一条厚厚的绒毯,像只怕冷的小猫。他怀里抱着一个地球仪模型,小手无意识地拨弄着。他不像哥哥姐姐那样总结大事,只是忽然抬起头,那双清澈得仿佛能映出星空的眼眸望向窗外深沉的夜空,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和一丝奇异的笃定:“爷爷,爸爸,我感觉……地底下那些‘生气’,像小树苗喝水一样,咕嘟咕嘟的,比去年暖和多了。” 他顿了顿,小手离开地球仪,指向繁星隐约的天幕,“还有,那些‘小星星’说话的声音,好像也更清楚了一点点,它们在说……‘欢迎’?” 他的描述天真而玄妙,却让在座的大人心中一动。“绿水青山”的成效,深空探索的进展,在这孩子超越常人的感知里,化作了“生气”的复苏与“星光”的亲近。
李玄策一直安静地听着,目光缓缓掠过每一位至亲的面庞。炭火的暖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映照出这一年惊心动魄的缩影,也沉淀着一种超越眼前时光的辽阔。他端起手边的紫砂小杯,杯壁温润如玉,浅啜了一口醇厚的普洱,茶汤的热意从喉间一路熨帖至心底。“是啊,”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静,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经此一年,风刀霜剑,百炼成钢。我们脚下的路,从未如此清晰。” 他放下茶杯,指尖轻轻点在红木小几的纹理上,目光变得无比深邃,“‘以纯粹的奉献之心,成就人类之夙愿’——这宏愿,非但未被风浪消磨,反而在淬炼中愈发坚固,如这炉中之炭,燃尽自身,只为那一点不灭的光与热。前路或许荆棘密布,关山难越,然此心既立,虽千万人,吾辈亦往矣。” 他的话语并不激烈,却字字千钧,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将炉火旁的温暖团聚,悄然升华至关乎人类星途的壮阔征程。
炉火噼啪,映着家人们眼中闪动的光。茶香袅袅,缠绕着无声流淌的温情与信念。
---
夜渐深,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碎的雪花,无声地落在庭院里。堂屋的温馨氛围依旧,但李玄策轻轻起身,示意李长庚一同移步书房。方清墨会意地拿起茶壶,为两人续上新茶,也跟了过去。李念墨和李天枢则留在温暖的堂屋,一个继续翻看照片,一个抱着地球仪,在炉火旁安静地画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星光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