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钟声尚未敲响,京城却已提前陷入一种奇异的静默。白日里干冷的北风似乎也疲累了,偃旗息鼓,只留下无边无际的、沉甸甸的寒气,如同巨大的冰罩扣在城市上空。远处CBD的摩天楼群,依旧固执地闪烁着象征繁华与不眠的霓虹,红的、绿的、蓝的,在沉黑的夜幕上切割出冰冷而虚幻的几何图形。偶尔有零星的烟花在某处老城区的角落窜起,在极高的夜空中炸开一团转瞬即逝的、微弱的彩色光晕,随即被无边的黑暗吞噬,连回响都显得单薄而遥远,很快消散,只留下更深的沉寂。
李玄策的书房,是这寂静寒夜里一个孤岛般的存在。厚重的丝绒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将外面那个充满象征意义却又空洞喧嚣的“跨年”彻底隔绝。壁炉里没有火,只有中央空调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维持着一种恒定的、缺乏烟火气的温暖。巨大的红木书案在几盏角度精确的阅读灯照射下,如同一个微型的战场沙盘,此刻却已归于奇异的整洁。白日里堆积如山的紧急卷宗、密级文件、情报汇编都已分门别类归档,或移交相关团队处理。桌面上,只余下一本摊开的、纸页泛黄的线装书——老子的《道德经》,一盏莹白的瓷杯盛着半温的清茶,以及一份摊开的、标题为《2018年度国家战略态势回顾与关键风险节点评估》的简略报告。
他并未坐在书案后,而是静静伫立在落地窗前。窗帘拉开了一条缝隙,仅容一束目光穿过。深灰色的羊绒衫衬得他身影颀长而略显单薄。他就那样站着,背脊依旧挺直如松,目光透过那道缝隙,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与远处那片不真实的霓虹丛林。没有焦距,仿佛穿透了眼前的一切,回望着惊涛骇浪的365个日夜。
那无声的回溯,比任何纪录片都更清晰,更沉重:
初春,贸易战的“301调查”如同第一道裂空而下的惊雷,裹挟着“科技脱钩”的刺骨寒意,狠狠砸在民族复兴的航道上。他坐在战略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代表全球产业链的复杂光路图瞬间被红色警报侵蚀大片,手指在冰冷的控制台上无意识地收紧。彼时,他力主“以斗争求合作”,在极限施压下寻求战略转圜,同时点燃了“备胎计划”的第一颗火种。
盛夏,长生疫苗事件的爆发,不啻于一场直抵民族道德基岩的八级地震。信任的基石在瞬间崩塌,愤怒的浪潮席卷全国。他第一时间调阅方清墨团队对涉事疫苗生物材料的紧急分析报告,看着妻子熬夜通红的双眼和报告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心如同被浸入冰海。紧急会议上,他拍案而起的声音犹在耳边:“这不是管理疏漏,这是对生命底线的践踏!必须刮骨疗毒!” 推动《疫苗管理法》加速立法,成为他心中守护“人心绿水青山”的头等大事。
金秋,首届进博会的璀璨灯光照亮了浦江两岸,万国旗飘扬,人潮如织。他坐镇幕后指挥中心,看着实时画面里方清墨用流利的英语向世界介绍新型生物材料,李念墨在科技展台前自信从容,李长庚与国际顶尖学者谈笑风生。那一刻,开放的决心在贸易战的阴云下熠熠生辉,“长庚计划”的磁场悄然吸引着全球智慧的目光。然而,这份开放带来的暖意尚未散去,基因编辑婴儿的伦理风暴如同来自异域的毒瘴,瞬间污染了科技的圣坛。会议室里,他面对顶尖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痛斥之声带着切齿的愤怒:“此乃逆天之举,人伦之殇!” 守护“生命绿水青山”的底线,刻不容缓。
隆冬,孟晚舟在温哥华机场被戴上手铐的画面,像一把淬毒的冰锥,刺穿了所有战略预案。深夜书房的红色保密电话尖啸,如同警报。巨大的世界地图上,温哥华被猩红的图钉钉死,象征着一条被强行冻结的航程。随之而来的,是李长庚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关于“实体清单”全面扩大的恐怖预警。科技绞杀的寒冬,骤然降临。他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前,看着代表“深蓝”实验室的微弱光点,在象征着断供风险的红色风暴中倔强闪烁,对女儿下达了背水一战的指令:“念墨,顶住!李家没有跪着的女儿!” 而渤海湾畔,南北船舶工业巨头合并的谈判桌上,他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合,是为了更强!目标:最强、最精!” 筋骨与灵魂的融合,是工业脊梁对抗寒冬的淬火。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脑海中激烈碰撞、闪回,最终沉淀为书案上那份报告里一行行冷静到残酷的文字和数据。得失成败,惊心动魄。信任的裂痕、封锁的寒刃、自主的微光、开放的胸怀、坚守的底线……如同五味杂陈的烈酒,在岁末的寒夜里灼烧着他的神经。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气息在冰冷的玻璃窗上凝成一小片转瞬即逝的白雾。转身,走回书案旁。指尖拂过《道德经》那温润而坚韧的宣纸页面,停留在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