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深处,墨蓝色的海水隔绝了阳光,唯有“蛟龙号”母舰“深海探索者”号的探照灯,在无边的黑暗中划开一道颤抖的光柱。海风带着咸腥与孤寂的气息,吹拂着甲板上严阵以待的人们。方清墨院士裹紧了防风服,目光紧盯着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屏幕中央是“蛟龙号”传回的实时画面——一片从未被人类踏足的海底热液喷口区,代号“郑和热液区”。
指挥室内气氛凝重而兴奋。操作员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跳跃,细微的指令通过光缆沉入数千米下的深渊。屏幕上,“蛟龙号”的机械臂如同深海巨兽的触手,在喷涌着黑色“浓烟”(富含矿物质的热液)的“烟囱”旁,精准地操纵着取样钻机。
“报告总指挥,取样钻头已抵达预定矿层深度,钻压稳定,扭矩正常。”年轻的操作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不仅是一次科考任务,更关乎着国家未来能源战略的一步重棋。
方清墨微微颔首,清亮的眼眸映着屏幕的蓝光:“保持稳定,目标层位——古菌甲烷矿脉。这是我们首次尝试原位钻取这种超高压、高纯度、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样本。”她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作为世界顶尖的生物材料仿生专家,她深知这片沉睡在深渊之下的“蓝色火焰”对于能源结构转型的意义。它燃烧几乎无污染,热值极高,被誉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之星”。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里传来一个苍劲却充满忧虑的声音,那是通过卫星专线接入的李长庚:“清墨,‘郑和热液区’的生态极其脆弱!那些古菌群落,是历经数万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在极端高压、高温、无光的条件下才形成的独特生物圈。它们是深海生态链的基石,是活着的‘深海故宫’!我们这一钻下去,取走的不仅是矿,更可能永久破坏这个生态位,掐灭一个万年文明的‘火种’!”
李长庚的声音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指挥中心荡开涟漪。屏幕前,几位年轻研究员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他们追求科学的突破,却未曾如此深切地思考过这突破背后可能承载的生态伦理之重。方清墨放在控制台上的手,指尖微微收紧了。父亲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那扇关于“敬畏”的门。她望向屏幕深处那片在探照灯下闪烁着奇异幽光的矿脉,那光芒仿佛来自远古的生命之火。
几乎在李长庚警告落下的同时,指挥中心的国际海事通讯频道突然响起急促的呼叫,一个带着明显“大洋西”口音的英语男声响起:“‘深海探索者’号,这里是‘大洋西’科考船‘海神号’。我们监测到贵方正在公海‘人类共同遗产’区域进行高强度的钻探作业!我们严重质疑贵方行动的合法性与对环境的破坏性!这是对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掠夺!我们要求贵方立即停止作业,并接受国际海洋法法庭的质询!”
指控来得尖锐而突然,带着预设的道德制高点和咄咄逼人的气势。紧接着,雷达屏幕上清晰地显示,一艘悬挂“大洋西”旗帜的大型科考船,正高速向“郑和热液区”逼近,其航向充满了挑衅意味。
指挥中心的气氛瞬间从凝重转为紧张。空气仿佛凝固了。操作员们纷纷看向总指挥席上的方清墨,也看向屏幕上代表国家战略智囊团首席顾问李玄策的那个加密通讯图标——此刻,远在千里之外京城的李玄策,正通过实时影像和通讯系统关注着这里的一切。
短暂的沉默后,李玄策沉稳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清晰传来,如同定海神针:“清墨,稳住阵脚。‘海神号’的噪音,不过是‘大洋西’惯用的舆论施压和地缘搅局。他们想用‘人类共同遗产’的大棒,打掉我们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不必与其在频道里做口舌之争,那是落入他们的圈套。”
他顿了顿,声音里透出智者的从容与历史的厚重:“启动预案A:明线。请将我们准备好的明代《顺风相送》海图电子档及相关考据文献,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官方平台和主要媒体即时发布。重点标注‘龙涎渊’——即我们此刻所在的‘郑和热液区’。这份海图清晰证明,早在六百年前,我们的先民郑和船队就已发现并记录这片海域的独特水文特征与资源禀赋。我们今日的行动,是建立在历史认知基础上的合法、合理勘探与科学研究,是对先人探索精神的继承,绝非无主之地的‘掠夺’。历史,是我们最有力的主权背书。”
指令清晰明确。工作人员立刻高效运作起来。屏幕上很快切换出泛黄古海图的电子扫描件,“龙涎渊”三个古拙的汉字清晰可见,旁边还有详尽的航路记载。这份尘封已久的历史证据,瞬间在国际舆论场上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同时,”李玄策的声音继续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启动预案B:暗线——攻心。清墨,我记得你团队之前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