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四月天,阳光炽烈,海面蓝得晃眼,像一块巨大无垠、铺向天际的绸缎。然而,在这片深邃的蔚蓝之下,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海分局,巨大的电子海图墙上,一个刺目的红色光点正在缓缓移动,旁边标注着一行冰冷的英文缩写——CVN-77。它像一枚不怀好意的棋子,正朝着那片自古以来便属于我们的蔚蓝水域边界线,步步紧逼。
几乎在同一时刻,另一块屏幕上,代表“海疆卫士”号综合科考船传回数据的曲线,却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悄然波动起来。它正位于南海深处一条名为“龙渊”的古老海沟上方。那曲线记录的并非寻常的洋流或温度,而是一种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地壳能量释放信号,如同沉睡巨兽在深海之底发出了一声悠长而压抑的叹息。
这份带着双重警报的报告,几乎是同时送达李玄策的案头。彼时,他正站在办公室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前,手指沿着古老海图上蜿蜒的“万里石塘”线条轻轻滑过。窗外,京城暮春的风带着暖意,吹拂着院中新绿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却无法驱散他心头骤然凝聚的寒意。报告纸页上“异常靠近”和“持续能量释放”的字眼,像冰针扎入指尖。
“爸?”一个带着少年人特有清亮、又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紧绷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李天枢抱着他从不离身的素描本站在那儿,小脸有些苍白,眉心微蹙,“那片海…底下,好像有点…‘躁’。”他找不到更贴切的词,小手无意识地攥紧了素描本的边缘,指节有些发白。这几天,他总是莫名的心悸,仿佛能听到深海之下某种沉闷的律动。
李玄策转过身,目光落在儿子身上,那份深切的忧虑瞬间化为一种沉静的力量。他走过去,宽厚的手掌轻轻落在李天枢的头顶,带着安抚的温度。“嗯,爸爸感觉到了。”他没有追问细节,只是沉声道,“去叫妈妈和姐姐,我们去‘听涛阁’。”
“听涛阁”——这个位于智囊团总部地下的绝密推演中心,此刻灯火通明,空气却凝重得如同深海的水压。巨大的环形屏幕环绕四周,实时显示着CVN-77的精确航迹、周边海域的卫星云图、气象水文数据,以及“海疆卫士”号传回的、被高亮标注的“龙渊海沟能量异常图谱”。海洋学家、地质学家、军事战略专家、情报分析官、以及几位李玄策从国安时期就倚重的核心旧部(如丝路局时期精通地脉能量分析的老专家梁远,原灵异局那位拥有超常感知力的退役军官秦岳),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严肃。
方清墨站在地质图谱前,纤长的手指划过那些细微却持续的波动曲线,秀眉紧锁:“这种释放模式非常罕见,不像是常规的地壳板块活动。能量源似乎更…集中,也更‘年轻’。”她声音清冷,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初步排除大规模地震前兆,但长期释放对海床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局部洋流,都可能产生未知影响。”她身旁的助手快速记录着,键盘敲击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李念墨则紧盯着代表外方航母的红色光点,指尖在她随身携带的量子计算平板上飞快滑动,调出历史航迹和电磁信号特征分析。“对方选择的切入点和时间点都极其微妙,”她语速很快,目光锐利,“结合我方近期在龙渊海域的科考计划,很难相信这只是巧合。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掩护。”屏幕上,航母编队的电磁活动强度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如同深海中的刺目光斑。
一位肩章上缀着将星的军事专家面色凝重:“他们就是看准了国际舆论的某些杂音,想借机生事,制造摩擦点,试探我们的反应底线和临战能力。‘龙渊’离国际航道很近,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大。”他手指重重地点在航母位置,“必须强硬反制!”
“强硬是必须的,但怎么‘硬’?”另一位负责外交风险评估的智囊团成员推了推眼镜,“直接冲突正中下怀。我们需要一个让他们难以在国际上自圆其说的‘支点’。”
众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一直沉默立于主位前的李玄策身上。他背对着巨大的环形屏幕,身影在变幻的光影中显得格外挺拔。他没有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流,目光反而落在推演室一角书架上,那套线装版的《孙子兵法》上。深蓝的光映着他沉静的侧脸,仿佛与千年前的兵家智慧在进行无声的对话。
“《九地篇》有言,”李玄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地穿透凝重的空气,带着一种金石般的质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又言,‘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深海般扫过在场每一位专家:“眼前这局,敌情(航母挑衅)、地形(龙渊海沟)、天时(国际舆论),三者交织。敌之‘谋’,看似在海上耀武扬威,实则醉翁之意,恐怕就在这‘龙渊’之下!他们要搅浑这深蓝之水,要么是欲盖弥彰,想干扰甚至破坏我方对海沟异常的科考;要么,就是想借机窥探,甚至抢先一步,探明这异常能量背后的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