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春分,应天城外的惠民仓前,棉农们推着装满棉桃的独轮车,车上插着"棉桃会"的旗子。马皇后穿着布帛头巾,亲自给他们发放通行文牒,常静徽蹲在地上,用算筹教他们计算运费。阳光照在棉桃上,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像极了百姓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王大柱的妻子抱着孩子站在队尾,孩子的襁褓上别着片晒干的棉桃壳,在春风里轻轻摇晃。
这一夜,我站在民生司衙门前,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忽然想起在皖南土地庙的那个夜晚。马皇后用棉桃汁教农妇们画算筹,常静徽在火塘边给棉农们讲等价交换,而我,摸着神经接驳笔残片,终于明白:所谓思想长征,从来不是一人独行,而是千万个像王大柱这样的百姓,接过算筹,刻下手印,在田头、在织机旁、在商路上,一步一步走出的康庄大道。
雪停了,冷宫外的梅枝上,花苞正在破冰绽放。我知道,当《韵澜思想》《马秀英思想》《常静徽思想》像棉桃一样,结在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这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播种,终将在百姓的血汗中,长成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而我们三人,不过是播撒种子的耕者,真正的丰收,永远属于那些在田头挥汗、在织机旁计数、在商路上奔波的万千百姓——他们,才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最伟大的书写者。
更鼓声声,惊起宫墙栖鸟。我吹灭烛火,任由月光照亮案头的地契与算筹。神经接驳笔残片在袖中微热,仿佛在传递着来自22世纪的掌声,却又渐渐融入大明的夜色。窗外,民生司衙署的灯笼将麦穗齿轮的影子投在宫墙上,像极了百姓们手拉手的剪影,在历史的深墙上,刻下永不褪色的印记。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