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军!” 骊山陵的监工看到王翦,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您怎么来了?是不是陛下有新的旨意?”
王翦没心思跟他寒暄,直接道:“带我去看看最近运过来的封土,还有…… 人殉的墓地。”
监工的笑容僵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人殉?上将军说笑了,陛下早就下令废除人殉了,骊山陵用的都是陶俑,哪来的人殉?”
“少废话!” 王贲厉声喝道,手按在剑柄上,“我们已经在彭城的盐里发现了人骨粉末,与骊山封土一致,你要是再敢隐瞒,就按通敌罪论处!”
监工吓得脸色发白,连忙摆手:“将军息怒!我说,我说!是有一批人殉,不过不是陛下下令的,是…… 是昌平君之前留在骊山的工匠,偷偷埋在封土堆里的,说是用来‘镇陵’,我也不敢多问。”
王翦的眼神冷了下来:“带我们去。”
封土堆位于骊山陵西侧的山谷里,那里堆积着大量从咸阳周边运来的黄土,经过夯实后,再运往陵寝工地。监工指着一处相对低洼的地方:“人殉就埋在那里,一共二十七个,都是之前反抗的刑徒,被昌平君的人处死後,就埋进了封土堆,说是能‘固土’。”
秦军士兵立刻开始挖掘。封土很松软,一挖就塌,很快就露出了第一个土坑 —— 里面埋着三具骸骨,骸骨的姿势扭曲,显然是被活埋的,骸骨周围撒着朱砂,与彭城盐里的朱砂成分一致。墨翟蹲下身,仔细检查骸骨,发现每具骸骨的头骨上都有一个小孔,里面残留着少量黑色的粉末 —— 是骊山封土,还有一根细小的青铜针,针身上刻着楚巫的符号。
“是‘断嗣针’。” 墨翟拿起青铜针,“楚巫常用这种针插入死者头骨,再混入封土和骨灰,制作巫咒,认为这样能让诅咒的力量更强。”
士兵们继续挖掘,一共挖出二十七个土坑,每个土坑里都有三到五具骸骨,骸骨周围都有朱砂和青铜针,封土里还埋着一些陶瓮 —— 与彭城盐仓里的陶瓮一样,只是这些陶瓮里装的不是盐,而是满满的骨灰,瓮身上用楚隶刻着字,有的刻着 “刑徒”,有的刻着 “楚裔”,还有三个陶瓮上,刻着 “泗水亭” 三个字,笔画深嵌,边缘还沾着一点未清理干净的骨灰。
“泗水亭!” 王翦拿起一个刻着 “泗水亭” 的陶瓮,瓮身冰凉,刻字的地方因为常年埋在封土中,泛着淡淡的青色,“之前在陈城地道的陶俑里,预言‘汉高祖起于沛’,沛县就在泗水亭附近,昌平君把刻着‘泗水亭’的骨灰坛埋进封土,又掺进盐里,到底想干什么?”
墨翟接过陶瓮,仔细看了看刻字:“这刻字的手法与项氏的工匠一致,之前在项燕的头颅上刻《国殇》的,就是这种手法。昌平君不仅和项氏勾结,还在针对泗水亭的人,或许…… 泗水亭有他忌惮的人。”
“忌惮的人?” 王贲皱眉,“难道是那个预言里的‘汉高祖’?可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昌平君怎么会知道?”
王翦没说话,只是将陶瓮收好。他想起之前在项燕头颅里发现的陨铁,指向东海;在陈城地道里发现的竹简,预言刘邦起于沛;现在又在骊山封土的骨灰坛上发现 “泗水亭” 的刻字 ——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泗水亭,指向那个还未出现的 “汉高祖”。昌平君显然知道这个预言,他想通过巫咒盐,不仅动摇楚地民心,还想嫁祸给泗水亭的人,让秦军去追查,提前除掉这个威胁。
“把这些骨灰坛和骸骨都妥善收好,作为昌平君用巫咒害民的证据。” 王翦下令,“另外,派人去泗水亭调查,看看那里有没有异常,有没有姓刘的人,尤其是最近有异常举动的。”
监工这时哆哆嗦嗦地凑过来:“将军,那些昌平君留下的工匠,之前还在骊山陵的工地上,后来听说彭城的盐出事了,就都逃走了,说是去寿春找昌平君了。”
“寿春?” 王翦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寿春 —— 那里是楚地的重要城池,也是昌平君目前的藏身之处,“看来我们得尽快去寿春了,昌平君手里还有多少骊山封土和人殉骨灰,还会用在什么地方,都得查清楚。”
夕阳西下,骊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雄伟,封土堆上的骸骨和陶瓮,在余晖中泛着凄凉的光。王翦站在封土堆前,手里握着刻着 “泗水亭” 的陶瓮,心里清楚 —— 这场灭楚之战,已经不只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围绕预言和阴谋的暗战,而泗水亭,那个还未出现的 “汉高祖”,终将成为这场暗战的关键。
【四: 谋深计远——泗水伏笔藏变局】
十一月十五,王翦带着从骊山查获的骨灰坛和骸骨,返回彭城。此时的彭城,民心已经基本稳定,秦军分发的无盐足够百姓使用半个月,街上的商铺也陆续开门,只是百姓提到 “巫咒盐”,还是会下意识地避开,有的人家甚至把之前用盐腌制的肉都埋进了土里,生怕留下诅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