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看看这个。”
接过负责数学英才班范教授递来的论文,王院士一边看着一边笑道:
“听说上届英才班,你们好像招了一个不得了的学生。
才一年多的时间,就打算申请结业了。”
范教授闻言点了点头。
“这就是她提交的本科毕业论文。”
“嗯?”
好像感觉自己眼花了一样,王院士取下脸上的眼镜擦了擦又看向论文的标题。
“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研究?”
“你确定没有拿错论文?”
“没有,只是我对神经网络算法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不深。
有点看不懂她的推理过程。”
没有在理会范教授的言论,王院士下意识取出纸笔开始验算起来。
只是算到一半的时候,看到对方在连接权值上的引用时忽然眉头一皱。
“可塑性用进废退原则,DYSTAL动态稳定联想算法?
这是她开创的数学工具?”
“不是,这是华清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和社会资本成立的一个医疗设备公司的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对脑神经上的研究,根据神经的物理连接建立的数学模型。
属于模拟算法上的一种。”
范教授的话让王院长迟疑了起来。
自己将论文翻到了最后一页,一看之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瞄了眼最后占据了半页A4纸的证明定理,范教授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
“是有点拉马努金的风格。
最后的论证公式过于复杂,不过结果还是挺让人意外的。
她根据这个解,可以将所有NP问题,通过多项式归约转化为NPC问题。”
“这是复杂的事么?简直丑的没边了!”
坐在椅子上的王院士对着范教授翻了一个白眼。
“如果这个公式被认证了。
作为数学史上最丑陋的数学公式就要换人了,这不是扯淡么?”
有些失望的将论文放下,王院士看着范教授无奈摇了摇头。
“在基础数学的研究上,所有的计算论证必须有着坚定的逻辑基础。
以人类脑神经连接的物理过程模拟出的数学算法来论证千禧难题。
这样的论证过程是没有意义的。
别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
特别是面对这些孩子。
她们思维上的天马行空,更应该强调他们在数学基础上的认知!”
好像知道王院士会有这样的反应。
范教授起身走到王院士的办公桌旁,在他的电脑里输入了一个网址。
皱着眉头看着范教授的操作,等范教授打开网页后,出现在页面上的是一个简洁的对话框。
范教授扭头登录了自己的邮箱,将邮箱内的一份图标上传了上去。
“如图所示。”
“在上述坐标体系中的矢量表达上,?ρ/?t + ?·(ρv) = 0 ?(ρv)/?t + ?·(ρv?v) = -?p + μ?2v 。
其中p是流体密度,t是时间,v是流体的速度。。。。
问:流体在时空的尺度上是否连续?”
坐在椅子上王院士,等看清范教授输入的内容后,对范教授的行为有点摸不着头脑。
“咋?
你还想百度出一个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出来?”
范教授闻言对着王院士诡异一笑。
“如果真的出来了呢?”
随着范教授的回车键按下,王教授刚想开口问些什么,就看见对话框中,出现了一连串的回复词条。
“在上述问题的拆解计算中,因为欧拉方程多了一个二阶导数项。
因此,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小爱很难求出方程的精确解。
只能根据量级分析,为你在确定解的特性上,获得方程的近似解:
“流体在我们时空的尺度上并不连续。
以下是计算过程。
。。。”
看着对话框内一连串的回复,一旁的王院士猛的站了下来。
“这个计算过程。。”
“很有逻辑性不是么?”
下意识掏出了手机看了看上面的时间,有些茫然的眨了眨眼。
2015年5月。
自己没有记错时间,也没有出现幻觉。
什么时候现有的智能程序可以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进行验算了?
不管结论的正确与否,单单程序能够对这个方程有了上述的认知,就已经足够令人震惊了。
反应过来后,王院士有些颤抖的扶着王教授的胳膊。
“这是什么。。。
告诉我这是什么!”
“她已经对N-P问题进行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前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和一个学院内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搭组,在基于分布式虚拟系统的计算云台上搞出了这个:
一个基于神经算法,搭载了NP智能体的人工智能。”
虽然自己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时空信息传递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第一百二十四次跨时空信息传递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