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整理周游医案,分类归档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慢悠悠地铺满轩辕住的山洞。洞壁上挂着的草药标本在篝火映照下轻轻晃动,影子投在地上,恍若一个个跳动的生命。轩辕刚从外面巡查回来,额角还带着些微汗,他解下背上的藤筐,里面是今日新采的几株远志——这草药能安神益智,前几日有个部落孩童总夜啼,用它配着茯神煮水,效果正好,他想着把这案例也记下来。
“先生,您回来啦!”洞口传来清脆的声音,是弟子灵枢。这孩子约莫十五六岁,眉眼清亮,手上正捧着一卷竹简,竹简上已经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他身后跟着另一个弟子素问,手里端着陶碗,里面盛着温热的草药汤,“刚煎好的紫苏汤,驱驱寒气。”
轩辕接过陶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他喝了一口,紫苏的辛香在舌尖散开,笑道:“你们倒是比我还细心。”他看向洞内,原本空旷的地面此刻已被层层叠叠的兽皮铺满,兽皮上堆放着数不清的竹简、骨片和树皮——那都是这些年周游各地时记下的医案。有的竹简边缘已经磨得发亮,显然是被反复翻看;有的骨片上的刻痕还很新,是前几日才从南方部落带回来的。
“先生,这些医案再不整理,怕是要堆得比洞口的石桌还高了。”灵枢蹲下身,拿起一片骨片,上面用尖锐的石刀刻着:“南方炎地,有妇人发热口渴,肌肤灼手,用青蒿捣汁服之,半日热退。”他指着骨片上的刻痕,“您看,这是三个月前在祝融部落记下的,当时那妇人都快烧糊涂了,您让我们采来新鲜青蒿,挤出汁水给她灌下去,没过多久就退热了,现在想想还觉得神奇。”
素问也凑过来,拿起一卷竹简,上面是用松烟墨写的字,墨迹因年代久远有些发黑:“北方玄冰之域,老者关节肿痛,遇寒则剧,用生姜、桂枝煮水熏洗,配合艾灸关元穴,旬日痛减。”他轻声念着,“这是去年在幽都部落的案例吧?我记得那位老者后来还送了我们一块玄冰玉,说能安神呢。”
轩辕点点头,目光扫过这些承载着生命与经验的记录,眼神变得悠远:“是啊,从东方的日出之谷,到西方的流沙之畔,从南方的湿热丛林,到北方的冰封雪原,我们走过了多少部落,见过多少病痛,这些医案就是最好的见证。”他放下陶碗,蹲下身,拿起一片刻着“木类”字样的木牌——这是他早就备好的分类标记,“今日起,我们就开始整理这些医案,按五行分类:肝病属木,心病属火,脾病属土,肺病属金,肾病属水。”
“按五行分类?”灵枢眨了眨眼,有些疑惑,“就像先生说的,肝属木,主疏泄,所以那些因情志不畅引发的胁痛、易怒,都归到木类?”
“正是。”轩辕拿起一卷竹简,上面记着东方青丘部落的案例:“青丘多桑树,部落之人多食桑椹,然有少年常发怒,胁下胀痛,食不下咽,用柴胡、郁金煮水,三日后怒减,能进食。”他将竹简放到刻有“木”字的木牌旁,“你看,这少年的病在肝,与木的‘疏泄’功能失调有关,便归到木类。”
素问若有所思,拿起一片骨片:“那这个呢?西方金天部落,有猎人咳血,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用白茅根、仙鹤草煎服,血止咳轻。”他看向轩辕,“肺属金,主气司呼吸,这显然是肺病,该归到金类吧?”
“没错。”轩辕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金性肃降,肺若失于肃降,便会咳喘;肺又主皮毛,若金气不足,还会容易感冒。这些都要归到金类,日后查阅起来才方便。”
说干就干。三个身影在篝火旁忙碌起来,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洞壁上,像一幅流动的画。灵枢负责将医案一一展开,素问则根据病症判断所属五行,轩辕在一旁指导,偶尔拿起某个案例细细思索,补充细节。
“先生,这个该归到哪类?”灵枢举起一卷竹简,上面写着:“中央土原部落,农妇劳作后腹痛,上吐下泻,用干姜、白术煮水,吐泻止,腹痛减。”
“土类。”轩辕不假思索,“脾属土,主运化,农妇劳作过度,又食了生冷,脾失运化,才会吐泻腹痛,干姜温脾,白术健脾,正是调土之法。”
素问一边将竹简放到“土”字木牌下,一边感叹:“原来这些看似零散的病症,用五行一归类,竟变得这么有条理。就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了项链。”
“不止有条理,更能看出规律。”轩辕拿起北方的一个肾病案例,“你看这北方,寒邪盛,肾病就多,多是畏寒、水肿、腰痛,用肉桂、附子温肾的案例也多;再看南方,热邪重,心病就多,发热、心烦、失眠的案例常见,用黄连、莲子心清热的案例也多。”他指着不同地域的医案,“这就是五行与地域、病症的关联,整理出来,日后其他医者遇到类似情况,便能有迹可循。”
夜幕渐深,洞外传来虫鸣与风声,洞内却暖意融融。篝火噼啪作响,不时爆出火星,照亮了堆积如山的医案。灵枢的额头上渗了汗,他用袖子擦了擦,看着已经分好类的五大堆医案,忍不住咋舌:“先生,这才整理了一小半,就已经这么多了。您这些年走南闯北,到底记了多少案例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