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五行学说,初成体系
晨光透过医庐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与竹简的墨味。轩辕坐在案前,指尖轻轻拂过摊开的数十卷竹简,每一卷上都密密麻麻刻着他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追风趴在他脚边,老态已显的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偶尔抬头看他一眼,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回应他此刻翻涌的心绪。
“该停下来,好好理一理了。”轩辕喃喃自语,伸手端过案上的陶碗,温热的药茶滑入喉咙,带着淡淡的甘菊味,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平复。这些年周游四方,从东海之滨到南疆雨林,从西陲草原到北地雪原,他见过太多疾病的模样,也收集了太多治病的法子。可这些零散的经验,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珠子,虽各有光华,却始终无法串联成能照亮前路的项链。直到岐伯引入五行之说,他才像找到了那根穿珠的线。
他起身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张巨大的兽皮,上面用朱砂和墨汁画满了符号与线条。左侧是他手绘的人体脏腑图,心脏如倒置的莲蕊,肝脏似舒展的叶片,脾脏像厚实的土块,肺叶如张开的羽翼,肾脏则如成对的蚕豆,每个脏腑旁都标注着它们的功能——“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藏精”。右侧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图谱,木、火、土、金、水五个字用朱砂写就,之间用箭头连接,相生的箭头是柔和的曲线,相克的箭头则带着锐利的三角,一目了然。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轩辕轻声念着岐伯教给他的五行特性,目光从兽皮上的文字移到脏腑图上,脑海中闪过无数病例。他想起东海边那个总是唉声叹气的渔人,渔民常年弯腰劳作,肝气郁结,就像被狂风压制的草木,难以舒展,这不正应了“木”的特性?而南方部落里那个因高热昏迷的孩童,心火过旺如燎原之火,烧灼着全身,恰是“火”性过烈的表现。
他走到案前,取过一卷空白竹简,用刀笔蘸了墨,开始一笔一划地书写。先写下“五行配脏腑”五个大字,然后在下面刻道:“肝属木,其性喜条达,恶抑郁,主藏血,司疏泄;心属火,其性炎上,恶过亢,主血脉,藏神;脾属土,其性敦厚,恶湿滞,主运化,统血;肺属金,其性肃降,恶燥烈,主气,司呼吸;肾属水,其性润下,恶耗损,主藏精,生髓。”
刻完这一段,他放下刀笔,走到窗边望向外面的田野。此刻正是长夏时节,田地里的庄稼郁郁葱葱,泥土的气息顺着风飘进医庐。他想起南疆那位擅长用薏米健脾的老医者,薏米生于土中,却能祛湿,不正是“土能制水”的体现?而西陲牧民常用的雪梨,色白入肺,性凉润燥,恰如金之清肃,能平息肺火。这些曾经让他觉得零散的知识,此刻在五行的框架下,竟都有了归宿。
“师父,您看这样分是否妥当?”轩辕的弟子雷公端着一碗新煮的药汤走进来,见他正在竹简上刻画,凑过去仔细看了看。雷公自幼跟随轩辕,聪慧好学,尤其擅长记录与整理,此刻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轩辕指着竹简笑道:“你且说说,为何肝属木而非其他?”
雷公沉吟片刻,答道:“弟子记得先生曾说,春天草木发芽,人的肝气也会随之旺盛,若是春日里情志不畅,最易生肝病。草木需要阳光雨露滋润,不能被重物压制,就像肝需要疏泄,不能郁结。这般想来,肝的性子确实与木最像。”
“说得好!”轩辕赞许地点头,“不仅如此,你看树木的枝条能曲能直,肝气也需能伸能展;树木扎根土壤吸收养分,肝也能藏血滋养全身。这便是‘取类比象’,用天地万物的特性来推演人体脏腑的功能。”他拿起案上的一株薄荷,“你再看这薄荷,叶青茎直,气味辛香,能疏肝解郁,这不正是木属性草药入肝经的明证?”
雷公恍然大悟,拿起笔在另一卷竹简上记录:“青色草药多入肝,如薄荷、柴胡;赤色草药多入心,如丹参、红枣;黄色草药多入脾,如生姜、山药;白色草药多入肺,如杏仁、百合;黑色草药多入肾,如黑芝麻、黑豆。”
师徒二人正说着,医庐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邻村的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来看病。那孩子面黄肌瘦,腹胀如鼓,吃不下饭,还时常腹泻。妇人急得眼圈发红,拉住轩辕的衣袖道:“先生,您快给看看,这孩子都瘦得脱形了,村里的巫医用了好多法子都没用。”
轩辕让孩子躺下,轻轻按了按他的腹部,手感柔软,没有硬块。再看孩子的舌苔,白腻厚重,脉象细弱。他问妇人:“孩子是不是常吃生冷的食物?”
妇人点头:“是啊,这几天天热,他总爱往河边跑,捡些凉水里泡着的果子吃。”
轩辕心中了然,对雷公道:“你用五行之理分析一下,这孩子为何生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