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五行治法,因势利导
晨曦透过医庐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手持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近日的医案,指尖划过“五行失衡”四字时,眉头微微蹙起。一旁的弟子雷公正研磨着草药,石臼与药杵碰撞的“咚咚”声,在安静的庐内格外清晰。
“师父,昨日西坡部落的阿叔来复诊,咳喘已轻了大半,他说夜里终于能安睡了。”雷公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带着欣喜。
轩辕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暖意:“那味百合配知母,果然奏效。”他起身走到药架前,取下盛放百合的陶罐,倒出几粒洁白的鳞茎,放在掌心端详。这百合是去年秋末从西陲带回的,当时见牧民常用它煮水喝,说能润喉咙,如今想来,其色白入肺,性凉能清,恰合“金”之特性。
“只是,”雷公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困惑,“弟子仍有些不解,为何同样是咳喘,北坡的阿婆用了这方子,效果却不明显?”
轩辕将百合放回罐中,转身走到案前,铺开一张新的竹简,提笔蘸了墨:“你且说说,那阿婆的咳喘有何不同?”
“阿婆咳得厉害时,痰是清稀的,还总说怕冷,喝了百合水,反倒说喉咙更凉了。”雷公仔细回忆着,“当时弟子还以为是药量不够,想再加些,却被您拦住了。”
轩辕笔尖一顿,在竹简上画下一个“火”字:“那阿叔的咳喘,痰是黄稠的,面红口干,是肺中积热,属‘金’被火灼,需用百合、知母这类清金润燥的药,如同给烧红的铁器泼上凉水,自然见效。”他又画下一个“水”字,“而阿婆的痰清稀、怕冷,是肺中虚寒,属‘金’遇寒凝,这时再用寒凉的百合,岂不是雪上加霜?”
雷公恍然大悟,拍了下额头:“原来如此!那阿婆的病,不是‘火克金’,而是‘水克金’?”
“正是。”轩辕点头,将竹简推到雷公面前,“五行治法的关键,在于辨明失衡的缘由,是过盛还是不及,是相生失常还是相克太过。如同治水,洪水滔天需疏导,河道干涸需引水,不能一概而论。”他顿了顿,又道,“你去取些干姜和细辛来,我们给阿婆配一副新的方子。”
雷公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着两包草药回来。干姜表皮黄褐,断面黄白,散发着辛辣的气息;细辛根茎纤细,叶片翠绿,带着一股独特的芳香。
轩辕拿起干姜,掰了一小块递给雷公:“尝尝。”
雷公放入口中,辛辣感瞬间从舌尖窜到鼻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脸颊却渐渐发热。“好烈的药!”
“这干姜性温,能温中散寒,如同冬日里的篝火。”轩辕又拿起细辛,“细辛味辛温,能温肺化饮,就像春风融化寒冰。阿婆肺中虚寒,痰饮内停,需用这两味药温化,才能让‘金’复其清肃之性。”他取过秤,仔细称了药量,“干姜三钱,细辛一钱,再配上化痰的半夏,定能见效。”
雷公在一旁认真记录,忽然想起一事:“师父,前日东边部落的阿姐,总是心慌出汗,您说她是‘心火过旺’,用了黄连,才两剂就好了。这黄连也是按‘火’来治的吧?”
“没错。”轩辕放下秤,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心属火,主血脉,若火过旺,就像柴火烧得过猛,不仅消耗自身,还会扰乱神志。那阿姐心慌、出汗、舌尖红,都是心火上炎的征兆。”他转过身,拿起案上的黄连,其断面黄亮,气味微苦,“黄连味苦性寒,能直降心火,就像给旺火泼上一瓢冷水,火势自然平息。”
“那若是‘火不足’呢?”雷公追问,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轩辕沉吟片刻,想起北方部落一位老者,常年畏寒,手脚冰凉,稍动就气喘,当时诊断为心阳不足。“若是火不足,如炉中炭火微弱,无法温煦周身,就需补火助阳。可用肉桂、附子这类性温热的药,如同添柴加薪,让火势重新旺盛起来。”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补火需谨慎,太过则又成燎原之势,需恰到好处。”
正说着,医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追风“嗷呜”叫了两声,探进头来。只见西坡部落的猎手搀扶着一个少年走进来,少年面色萎黄,精神萎靡,捂着肚子不住地哼哼。
“轩辕先生,救救我儿吧!”猎手焦急地说,“他这几日吃不下饭,还总拉肚子,人都瘦脱形了。”
轩辕上前,轻轻按了按少年的腹部,少年没有抗拒,反而舒服地哼唧了一声。他又看了看少年的舌苔,白腻而厚。“他这是脾土虚弱,运化失常。”轩辕对猎手说,“近来是不是吃了不少生冷的食物?”
猎手连连点头:“前几日部落里分了些新摘的野果,他贪嘴吃了不少,当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了。”
“脾属土,喜温恶凉,就像地里的庄稼,怕冷怕涝。”轩辕解释道,“少年吃了过多生冷,损伤脾阳,土气虚弱,无法运化水谷,才会食少、腹泻。”他走到药架前,取来白术、茯苓、干姜,“白术性温,能健脾燥湿,如同给土地松土;茯苓能利水渗湿,好比排除田间积水;再配上干姜温中,脾土自然能恢复生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