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五行失衡,病机初探
清晨的微光透过医庐的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轩辕站在案前,指尖轻轻拂过摊开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连日来的医案。追风趴在他脚边,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发出轻微的声响。案上的陶罐里,草药的清香袅袅升起,与室外传来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先生,今日这少年的脉象,倒是有些特别。”弟子雷公端着刚煮好的药碗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困惑。他将药碗放在案上,热气氤氲中,能看到碗里褐色的药汁微微晃动。
轩辕抬起头,目光从竹简上移开,落在雷公身上:“哦?说来听听。”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这些年,雷公一直跟在他身边,从最初连草药名字都记不全的少年,长成了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医者,只是遇到疑难之处,仍习惯向他请教。
雷公回忆着方才的情形,眉头微蹙:“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来时面红目赤,说话急冲冲的,一进门就嚷嚷着头痛。我为他把脉,脉跳得又快又急,像是要挣脱开来似的。他还说夜里总睡不着,心里躁得慌,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
轩辕听着,手指在案上轻轻点着,若有所思:“你觉得这是什么症结?”
雷公迟疑道:“看他面红、脉数,倒像是热病,可给他用了清热的草药,效果却不明显。”他有些懊恼地挠了挠头,“弟子实在想不明白,还请先生指点。”
轩辕笑了笑,起身道:“走,带我去看看这少年。”他知道,很多时候,亲自诊视才能找到关键。理论终究要结合实践,这是他从岐伯那里学来的,也是这些年周游四方最深的体会。
两人来到隔壁的诊室,少年正坐在榻上,双手攥着衣角,时不时烦躁地抓抓头发。看到轩辕进来,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神里闪过一丝戒备,大概是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耐心。
“少年人,莫急。”轩辕走到榻边,语气平和,“让我看看你的脉。”
少年不情不愿地伸出手,手腕纤细,皮肤因为燥热而有些发红。轩辕将手指轻轻搭在他的腕脉上,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脉象的跳动。那脉象果然如雷公所说,急促而有力,像是奔腾的野马,毫无章法。他又看了看少年的舌头,舌尖红得格外明显,舌苔却很薄。
“你近来是不是常觉得口干?”轩辕问道,眼睛依然看着少年的神色。
少年愣了一下,点头道:“是,总觉得嘴里干得发苦,喝多少水都没用。”
“夜里除了睡不着,是不是还容易出汗?”
“嗯!”少年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不光出汗,心里还像揣着一团火,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第二天头更痛了。”
轩辕松开手,站起身,在诊室里踱了几步。追风不知何时跟了进来,此刻正用脑袋蹭着他的裤腿,像是在安慰他一般。他停下脚步,对雷公说:“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五行吗?”
雷公眼睛一亮:“先生是说……五行失衡?”
“正是。”轩辕转过身,目光落在少年身上,“这少年的情况,便是‘肝木火旺’之证。”
“肝木火旺?”雷公重复着这四个字,努力在脑海中梳理着相关的知识,“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所以肝火旺了,心火也会跟着旺?”
“没错。”轩辕赞许地点点头,“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情志不畅,或外感邪热,都可能导致肝木失于疏泄,郁而化火。这少年脉急、易怒、头痛,正是肝火旺的表现。而肝木火旺,又会引动心火,所以他才会心烦、失眠、舌尖红。这便是五行中‘母病及子’的道理,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母火盛,子火亦旺。”
雷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只看到了表面的热证,却没分清是哪个脏腑的问题,更没想到肝和心之间还有这样的关联。难怪只用清热的药效果不好,因为没有疏肝,肝火不除,心火难平啊。”
少年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插话:“先生,你们说的什么木啊火啊的,我听不懂。我这病,到底能不能治啊?”
轩辕走到他身边,温和地说:“能治。你这病,是因为心里的火气太盛,我们给你开些能让火气降下去的药,再调理调理,就会好的。”他知道,对患者来说,通俗易懂的解释比深奥的医理更能让他们安心。
少年将信将疑地点点头:“那……那你们快开药吧。”
轩辕转身对雷公说:“取柴胡、黄芩各三钱,栀子二钱,加上茯苓、甘草,水煎服。柴胡能疏肝解郁,黄芩、栀子可以清热泻火,茯苓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记住,要让他早晚各服一次,服药期间,不可吃辛辣之物,也别再动怒。”
雷公连忙记下,转身去药房抓药。诊室里只剩下轩辕和少年,还有趴在地上打盹的追风。
少年看着轩辕,小声问道:“先生,我这病,是不是跟我前些天跟人打架有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