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药,多偏寒凉,能祛病邪,却也易耗伤正气,”轩辕对身边的弟子说道,声音不高,却带着思索的意味,“而这动物骨汤,性温味甘,能补气血,助正气恢复。外伤初期,需祛瘀消肿,可用草药;到了后期,伤口开始愈合,就需要温补,此时骨汤便是良药。”
弟子连忙点头,在自己的笔记上记下:“外伤后期,需温补,动物骨汤为良选。”他写得很快,生怕跟不上轩辕的思路。
这时,又有几个牧民围了过来,听说轩辕在研究骨汤的药效,都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的经历。有人说,家里的老人常年喝骨汤,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还能跟着羊群走;有人说,小孩子喝了,长得比同龄孩子高大结实……轩辕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忽然站起身,对中年牧民道:“能否再熬一锅骨汤?我想仔细观察一下熬制过程,以及不同时间段汤的变化。”
中年牧民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正好今天要宰一头羊,多留些骨头就是。”
接下来的大半天,轩辕都守在篝火旁,看着牧民处理骨头、加水、生火、控制火候。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舀出一点汤,闻其气味,观其色泽,甚至用舌尖舔尝,感受其味道的细微变化。从最初的清澈,到渐渐变得浑浊,再到最后熬出乳白的浓汤,每一个阶段,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你看,这汤熬到一个时辰的时候,颜色开始变深,气味也浓了些,”轩辕指着陶罐对弟子说,“这时候,骨头里的一些成分开始溶出来了。到了三个时辰,汤面上浮起油花,味道也更醇厚了,这应该是骨髓里的养分出来了。”他一边说,一边用木炭在纸上画出汤的颜色变化,旁边标注着时间和气味、味道的描述。
弟子看得入了迷,他从未想过,一碗普通的骨汤里,竟有这么多学问。
傍晚时分,新熬的骨汤好了,比早上的那锅更加浓郁,香气飘得很远,连远处的牛羊似乎都被吸引了,时不时朝这边望过来。轩辕盛了一碗,慢慢喝着,感受着那股暖意从胃部扩散到全身,四肢百骸都觉得舒畅。他想起自己在周游途中,见过太多因外伤而缠绵病榻的人,若是能推广这骨汤疗伤之法,或许能让更多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这骨汤之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顺应自然的道理,”轩辕对围坐的牧民和弟子们说道,“羊生于草原,食百草,其筋骨强健,顺应了此地的气候与环境。人食其骨汤,便是借动物之精气,补自身之不足,这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相通的。”
牧民们虽然不完全懂他说的“天人合一”,但都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纷纷点头称是。
夕阳西下,将草原染成了一片金红色。轩辕收拾好自己的笔记,那些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和画,记录着骨汤的熬制方法、药效、观察所得。他站起身,望着远处渐渐归巢的牛羊,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今日之行,收获不小,”轩辕对弟子说,“这骨汤温补之效,值得纳入医典。日后遇到外伤后期、体虚乏力之人,除了用药,不妨建议他们饮用骨汤,或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弟子用力点头:“先生说得是,弟子记下了。”
追风蹭了蹭轩辕的裤腿,像是在为他高兴。轩辕摸了摸追风的头,目光再次投向那锅还在冒着热气的骨汤,仿佛看到了无数伤者喝下汤后,渐渐康复的景象。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