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首次诊病,弟子实践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医庐前的空地上已站着几个等候就诊的人。轩辕站在传习堂的窗前,望着那抹熟悉的药香混着晨露的气息飘进来,嘴角微微扬起。今天是弟子们首次独立接诊的日子,他特意提前半个时辰起身,心里既有期待,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就像当年自己第一次在病牛身上试针时那样,既盼着他们能从容应对,又担心他们会出疏漏。
“先生,都准备好了。”阿木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几分兴奋和拘谨。他今日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麻布新衣,腰间系着轩辕亲手缝制的药囊,里面装着最常用的石针、艾草和止血粉。身后跟着的十九个弟子也都站得笔直,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卷竹简,上面是连夜抄好的问诊要点:问寒热、问痛处、问饮食、问二便,条条清晰。
轩辕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这些弟子里,有神农部落送来的聪慧少年,有伏羲部落推荐的沉稳猎手,还有几个是联盟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是他亲自收留的。他们跟着自己学习已有半年,识药、炮制药材、包扎伤口这些基础活儿早已练得纯熟,可真要面对活生生的患者,终究是头一遭。
“记住我说的话,”轩辕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诊病如断案,既要仔细观察,也要耐心倾听。患者说的每一句话,身上的每一处异常,都可能是解开病症的钥匙。若有拿不准的,不必逞强,随时来问我。”
弟子们齐声应道:“是,先生!”阿石性子最憨,用力点头时,脑袋上的发髻都晃了晃,引得旁边几个弟子偷偷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顿时松快了些。
轩辕笑着摆摆手:“去吧,第一个患者交给你们了。”
医庐的诊室是三间打通的茅草屋,中间用麻布帘子隔开,既保证了隐私,又能让外面的人听到动静,方便随时支援。第一个走进来的是个中年汉子,他一手按着小腹,眉头紧锁,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每走一步都忍不住吸一口凉气。
“请坐。”阿木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些。他按照轩辕教的规矩,先扶着汉子在草垫上坐下,又倒了一碗温热的甘草水递过去,“先喝口水,慢慢说。”
汉子接过陶碗,咕咚咕咚喝了大半,这才缓过劲来,苦着脸道:“先生,我这肚子从昨天后半夜就开始疼,一阵一阵的,像有东西在里面拧着,刚才来的路上还吐了一次,酸水都快吐出来了。”
阿木立刻拿起石笔,在竹简上写下“腹痛、呕吐”四个字,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在安静的诊室里格外清晰。他定了定神,问道:“疼痛的时候,是觉得冷还是热?”
汉子愣了一下,想了想说:“好像不冷不热,就是疼起来浑身冒冷汗。”
“疼的地方是固定在一处,还是到处跑?”阿木继续追问,眼睛紧紧盯着汉子的表情,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就这儿,”汉子用手在小腹处画了个圈,“尤其左边更疼些。”
阿木俯身,轻轻按了按汉子说的位置,刚一触碰,汉子就“哎哟”一声叫了出来,额头上的汗更多了。“松开手后,是疼得更厉害,还是能缓一点?”阿木收回手,继续记录。
“松开能好点,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拧着疼。”汉子抹了把汗,“昨天晚饭吃了些烤野兔,还喝了半罐米酒,是不是吃坏了?”
听到“烤野兔”和“米酒”,旁边的阿禾忍不住插了句嘴:“野兔是不是新鲜的?有没有烤透?”她是神农部落的女子,最擅长从饮食上找病因。
汉子点头:“是新鲜的,我自己打的,烤得焦焦的,应该熟透了。”
阿木和阿禾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困惑。按先生教的,腹痛呕吐,若伴有饮食不洁,多是食积;可这汉子说食物新鲜,疼痛又是阵发性的,倒像是受寒的样子。
“让我看看舌苔。”阿木想起轩辕说过,舌苔能反映内里的寒热。汉子依言张开嘴,阿木凑近一看,只见舌苔白白的,薄薄一层,不像有热的样子。
“你再想想,昨天有没有受凉?比如坐在风口上,或者喝了冷水?”阿木又问。
汉子皱着眉回忆:“昨天傍晚确实在河边洗了个澡,河水有点凉,当时没觉得啥,夜里就开始疼了……”
“是了!”阿石在旁边突然开口,声音有点大,吓了大家一跳。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小声说,“先生讲过,夏天贪凉,寒气会顺着肚子进去,引发腹痛,这叫‘寒邪入里’。”
阿木也觉得有道理,点头道:“应该是受凉了。先生说过,寒邪引起的腹痛,可用生姜和艾叶煮水喝,再用暖石敷肚子。”
阿禾却有些犹豫:“可他还吐了呀,寒邪会让人呕吐吗?我记得先生说过,食积才容易呕吐。”
这下,三个弟子又没了主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手里的竹简都快攥出汗了。汉子见他们迟疑,脸上的表情也紧张起来:“几位小先生,我这病……不碍事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